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0865|回復: 9

導師的話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3-12-2006 21:35: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導師的話
中國 無線電 先驅 孟昭英

懷念我國業餘無線電的先驅孟昭英先生
張家齊/BA1KP
(1938年開始業餘無線電活動, 北京市無線電運動協會副理事長)
我國著名的老業餘無線電家孟昭英先生是清華大學一級教授,著名的物理學家、電子學家和教育家,曾任中國電子學會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電源學會名譽理事長,是我國無線電電子學的奠基人,更是積極宣導和推動我國業餘無線電活動的一位老前輩。
1987年5月2日,中國電子學會科普委員會、國家体委無線電學校、北京無線電管理委員會經過長期努力,在上海BY4AOM老業餘家集體電臺的支持下,邀請了北京的31位老業餘無線電家,在國家体委無線電學校召開了座談會,貫徹黨的改革開放政策,介紹了重新開放集體業餘電臺的活動情況,織大家參觀了BY1PK電臺,並在該電臺上與BY4AOM電臺進行通聯。還向老業餘家們贈送了QSL卡片ARRL的業餘無線電手冊,座談會共進行了7個小時,大家盡歡而散。
會後,派人拜訪了幾位德高望重的高齡老業餘無線電家,通報會議情況,聽取他們的意見。我受命去拜訪孟老,首先我請他識別一下1936年《科學的中國》雜誌上刊登的《我國人在美發明之最小真空管》一文中的孟博士是不是他本人?他高興的認出了年輕時照片上的自己,並說當時上海申報也做了報導。孟老於1936年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併發明瞭當時最小的電子管,為超短波通信解決了關鍵的器件難題,從而促進了超短波和微波通信的的發展和實用化。孟博士的發明是自1895年馬可尼發明無線電通信技術以來,我們中國人對電子技術的發展所作出的傑出貢獻。孟老還將自己和夫人賀葦老師的名字,填寫在會議名單上,以表示對業餘無線電活動的支援。
交談中,孟老回憶起早期從事業餘無線電活動的情況。他說,1926年在燕京大學讀二年級時曾製作了用於業餘通信的收信機和發射機,以59電子管做晶體振盪器、210電子管做高頻功率放大,以CW方式工作。

當時使用的呼號是AC2RT(A是ASIA,C是CHINA),抗戰時期在長沙和昆明使用的呼號是XU7TH和XU5TH。由於當時電磁環境非常好,也很少工業干擾和汽車火花干擾,更沒有家用電器的干擾,幾百毫瓦和一、兩瓦的小功率,以CW方式就很容易叫通各大洲的業餘電臺。當時,各國的Ham多數人都使用QRP電臺,我的發射機在QRP電臺中是功率比較大的,收到的信號報告一般都較好。看來,孟老應該是我國最早的Ham了。
聽說上海的老業餘家BA4AB沈明綱(XU8MK、C1MK)老先生手中有孟老最早的AC2RT QSL卡片,我寫信煩請沈老給複印一份,很快沈老寄來了影本,是一位國外的朋友寄給他的,只可惜在影本上每張QSL都很小。不過孟老的卡片在左下角,燕園的未名湖寶塔和AC2RT呼號仍清晰可見。  
1987年9月28日是上海老業餘家集體電臺BY4AOM成立兩周年的日子,孟老和夫人賀葦先生一同參加了在宣武區少年科技館電臺BY1SK舉行的慶祝和通聯活動,由於電離層不幫忙,與上海的通聯未能成功。不過孟老的興致不減,和北京的部分老業餘家見了面並進行暢談。還揮毫在紀念冊上留言:
“熱烈慶祝4AOM建台二周年,今日天公不作美--信號太弱,背景雜訊特高。但也是對我們的鼓勵,要我們發展勝過雜訊的途徑。當年Single Signal Rcvr (注:Rcvr是Receiver的縮寫) 不就是這樣興起的嗎?
前者與孫俊人同志參觀貴台,至今記憶猶新,你們諸位OM不但健康而且堅持上臺,發揮與世界各國業餘家交誼的責任。尚望能多帶些YM繼承業餘之業,為培養我國火腿盡力,並創建勝過干擾和信號弱的困難的技術,等。
希望明年再在空中交談。此祝進步。
孟昭英 前AC2RT XU7TH XU5TH
一九八七年九月廿八日”
孟老在紀念冊上的留言,充分表現了他的科學精神和樂觀態度,令人感佩。
1988年元宵節,CRSA在BY1PK電臺舉行了一次活動,擬邀請孟老錄音一段講話,準備次日在14.330MHz台網上播出。我受命去孟老家錄音。到達清華時,已是晚上9點20分了,孟老正在燈下辛勤筆耕。他是中美合辦的《科技導報》期刊的主編。他把畢生積蓄的一部分捐贈給了清華大學,設立了“孟昭英物理學與電子工程助學金”,以每年的利息,資助品學兼優但家境困難的學生。
孟老在錄音談話中說:“美國由於汽車工業發達,會開車的人多。業餘無線電通訊發達,會操作電臺的人也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許多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自願參戰,起了很大作用……”
1993年12月24日,汪勳、童效勇、陳平、張家齊等幾人去看望孟老,向他報告我國重新開放個人業餘電臺的情況,並準備在孟老90華誕時,為他祝壽。孟老聽了我們的介紹後,非常高興,還特別叮囑要積極在青少年中開展業餘無線電通信和科技製作活動,為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培養後備人才。

1988年元宵節,CRSA在BY1PK電臺舉行了一次活動,擬邀請孟老錄音一段講話,準備次日在14.330MHz台網上播出。我受命去孟老家錄音。到達清華時,已是晚上9點20分了,孟老正在燈下辛勤筆耕。他是中美合辦的《科技導報》期刊的主編。他把畢生積蓄的一部分捐贈給了清華大學,設立了“孟昭英物理學與電子工程助學金”,以每年的利息,資助品學兼優但家境困難的學生。
孟老在錄音談話中說:“美國由於汽車工業發達,會開車的人多。業餘無線電通訊發達,會操作電臺的人也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許多業餘無線電愛好者自願參戰,起了很大作用……”
1993年12月24日,汪勳、童效勇、陳平、張家齊等幾人去看望孟老,向他報告我國重新開放個人業餘電臺的情況,並準備在孟老90華誕時,為他祝壽。孟老聽了我們的介紹後,非常高興,還特別叮囑要積極在青少年中開展業餘無線電通信和科技製作活動,為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培養後備人才。

孟老離開我們已經11年了,今年恰逢孟老誕辰100周年。孟老是我國無線電電子學的奠基人,也是我國最資深的Ham,他熱愛祖國、認真耕耘、不計名利、平易近人、提攜後進的優良作風,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和楷模。
讓我們不懈努力,普及科學技術知識,提高全民科學文化素質,積極推進我國業餘無線電活動的開展,力爭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我國步入業餘無線電大國的行列,以實際行動紀念和告慰孟老!
(BA1BA/劉淳整理,2006.7.28初稿,10.25修訂三稿)
補充的話
   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於1988年3月2日元宵佳節組織了一次有部分老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參加的“空中聚會”活動,1日晚我受命請孟老為次日的活動發表錄音講話,因為頂風騎車,  遲到了一個小時,孟老在等我。
   他在燈下為“科技導報”審稿,我說這份雜誌創刊號上的文章我全看了,後幾期的文章也看了一些,很受啟發,很受教育。他很高興把最新出版的一期送給了我,遺憾的是沒有請他簽名留念。
他告訴我已經把畢生積累的一大部分稿費,永久性的作為本金存入了中國銀行,不再取出,以年利息作為獎學金,資助有困難的同學。
   在一次和美國波音公司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座談會上,得知孟老是從青少年時代(大概是十一二歲)就愛好上無線電技術的,並為此工作了一輩子,體委的閆丕棟老師告訴我:波音公司的愛好者們很佩服孟老,他為中國的無線電愛好者爭了光。
在電子工業部副部長孫俊人先生召集的一次座談會上,部分老愛好者談了一些話可以說明無線電愛好者的特點:
有好奇心,主動追求知識有自學能力;
迫切需要理論知識,有較強的消化吸收能力;
因隨就簡開始的動手製作能力;
設有電臺的愛好者對電波傳播,天線、電離層干擾和抗干擾有實際體會,這些在課堂裏不能完全學到,業餘活動補充了課堂教育。
無線電愛好者遍及國民經濟各行各業,他們把自動化技術帶到本行業,又把精密機械、光學儀器、精細化工……知識回饋給電子行業,促進了國民經濟的發展。1987年上海老業餘家的BY4AOM集體電臺開台兩周年通信活動中,雙方參加人員的名單上,許多愛好者都是由業餘走向專業並擔當了重任,就說明了這個問題。業餘愛好活動不但促進了發明創造,還提前了國家發明創造的平均年齡。1991年國家科委調查我國發明創造的高峰年齡是53歲,而先進國家是24—27歲。
孟老既是業餘無線電家,又接受了國內外高校的理論基礎教育,加上他平易近人的合作精神,發明創造是必然要發生的。他發明小型電子管時才30歲,和以後的發明創造有連續性。
孟老是科學家、教育家,畢生在前沿科學和科學普及兩個方面辛勤耕耘,為培養人才做了大量工作。他朋友遍四海,桃李滿天下。
文化大革命的衝擊沒有使他停步,表達了他的愛國情操和敬業精神。
BA1KP/ exC7KP/張家齊
 樓主| 發表於 6-1-2007 00:15:17 | 顯示全部樓層

導師的話

導師的話

紀念老業餘無線電家孟昭英先生誕辰100周年
BA6CD/田福鏗(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副教授)
BA1BA/exC9AA/劉淳(前北無三廠總工程師)改寫

近日有幸拜讀了中國最早的業餘無線電家之一的AC2RT/XU5TH/XU7TH/孟昭英教授于1939年8月發表在業餘無線電人員戰時服務團刊物《QSL業餘無線電》第五號上的大作《進步與建設的業餘無線電人員》(見附件),受益匪淺,該文至今仍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



1986年孟昭英教授(前右二)和孫俊人老部長(前右一)訪問BY4AOM時上機操作



孟老(前左三)孫俊人老部長(前左四)在BY4AOM與上海老HAM合影
孟教授在抗日戰爭時期,在昆明西南聯大工學院任電機系主任,教學和行政工作十分繁重,他通常工作到深夜,節假日也很少休息。他是CRC的老社員兼顧問,很關心業餘無線電通信事業的發展。1940年初在一些火腿的熱情邀請下,他加入了戰時服務團,並兼任團刊《QSL業餘無線電》的編委,在百忙中他不辭勞苦,欣然接受大家的推選,肩負起昆明地區業餘無線電分會會長的重任,不但領導和組織了昆明地區業餘無線電的各項工作和活動,還在昆明青年會,舉辦了多期業餘無線電通信技術訓練班,培訓了一批批自願為抗日戰爭服務的火腿,壯大了業餘無線電的隊伍。
在業餘無線電通信方面,尤其是在為抗日的通信服務中,他發現了一些問題,因多數火腿都不在昆明,無法當面指正,為了提高和改善業餘無線電通信功效,孟教授就利用團刊《QSL業餘無線電》發表了這篇文章,可見其對業餘無線電通信事業的關愛和支持。
他在文章中滿腔熱情又語重心長地向一些新HAM提出善意而誠懇的建議,特別要求:一要“智識必須與時俱進”,二要“機件之設計亦與日俱進”。
所謂“智識必須與時俱進”,我理解就是要保持“業餘興趣”,最基本的是要“對電學基本原理埋頭攻修而漸次了悟”,也要不斷學習和業餘無線電通信相關的新知識和技能,緊跟時代、克服困難,不斷更新知識、努力進取,更要理論聯繫實際,“運用智識”搞好業餘無線電通信。具體說要熟練、靈活地操作好電臺,除了要很好的運用漢語通話外,還要能較熟練地掌握莫爾斯電碼收發報技術,尤其和國外HAM通聯時要學好外語,方能保持DX通信的順暢。
“機件之設計亦與日俱進”,是因當時的個人業餘電臺大多是自己設計組裝的,由於“電路與真空管等日益改善”,這就要求個人電臺也要不斷改進,於是,他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發射機要“結構簡單,頻率穩定,頻率改變捷易,與音調清晰”,接收機要“靈敏性高,選擇性強,頻率穩定,與真實性好”。
為了有一個好的通信環境,孟博士還提出,個人業餘電臺最好用小電力(即小功率)為好,他說“一電臺所能通訊之半徑,與電力無大關係”。又指出在戰爭年代,情況多變,“電力小則輕而易移,不受電源斷絕之牽制”,也不會干擾別的愛好者。因當時我國不少業餘電臺的頻率不太穩定、影響通信,雖可用晶體穩頻,但其頻率固定不易改頻。尤其是在抗日戰爭時期,“軍用電臺每受敵人故意干擾”,而為抗日通信服務的戰時服務團業餘電臺和我國所有的愛國抗日電臺,也必受敵臺干擾而影響通信,且不易保守機密。
孟教授為提高業餘無線電臺抗日通信服務的功效而出謀劃策,他建議:“而近代電路之改善如電子耦合式等(見第三期琳君大作),其頻率之穩定雖不能如晶體控制者之佳,然只可謂稍遜而已。但頻率之能改易則是較晶體控制者之方便”。如果頻率能快速改變,則可防止敵人的惡意干擾,既可提高功效、又可保密。他提出許多秘密快速變頻的方法,或A、B台預先約定密碼規定好“頻率增減之數量”,或數個電臺事先用密碼約定好,每隔一定時間各電臺按預約改頻,且每次改變的時間和頻率數值都不一樣,使敵臺難以判斷和尋找,等它費了很長時間找到,我們的業餘台又不知改頻去何處了,使敵人無法竊密也無法干擾我們的電臺,這就大大的提高了通信功效。並提出在必要時也可用改頻的方法干擾敵臺,打亂敵軍的戰鬥部署使其被動敗北。
孟昭英教授為指導HAM參加抗日戰爭的通信工作、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後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不但是一位知名學者,更是一位傑出的愛國者和軍事通信方面的專家。近十幾年才開始在軍事通信中實際應用的跳頻電臺和自適應電臺,其工作原理恰恰就是孟老在67年前指導HAM用業餘電臺為抗日通信服務時,提出的定時、分組、改頻加上可選擇編程的產物。在孟老誕辰百周年之際,再次拜讀孟老的文章,仍深深為先生的愛國情懷和精湛的理論及實踐精神所感動。
HAM永遠懷念孟老。

2006年10月30日
2.jpg
 樓主| 發表於 13-4-2007 01:00:14 | 顯示全部樓層

004

周海嬰在孟老百年誕辰紀念大會上的講話
今天,我代表我國廣大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這個群體以及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前來表達對孟昭英教授的深切懷念之情。
      
       業餘無線電活動是特指業餘無線電愛好者進行自我訓練、互相通信和技術研究的有組織的活動,是國際電信聯盟定義的42種無線電業務當中的 “業餘”和“業餘衛星”業務。

      孟昭英先生從青年時期就開始進行業餘無線電通信活動,早在1926年在燕京大學讀書時,他就動手製作並設立了個人業餘電臺,使用的呼號是AC2RT,以不到5W的功率,用莫爾斯電碼實現了與各大洲的通聯。孟先生通過業餘無線電通信實踐活動,不斷進行無線電技術的研究和設備的改進,是我國最早的也是最傑出 的火腿(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為我國業餘無線電運動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抗日戰爭爆發後,孟教授在長沙臨時大學和昆明西南聯大時都設置了業餘電臺,教 授學生中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掌握通信技能和技術,還舉辦了多期業餘無線電通信技術訓練班,積極推進和指導業餘無線電愛好者利用業餘通信設備為抗日戰爭服務,一批批愛國的“火腿”帶著自己的設備自願走向了抗日前線,為抗日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孟教授還親自參加了業餘無線電人員戰時服務團,並 兼任團刊《QSL業餘無線電》的編委和昆明分會的會長,1939年在團刊上發表了長文《進步與建設的業餘無線電人員》,對業餘電臺如何更好、更有效地為抗日通信服務提出了許多創建性的建議,對當時的抗日通信工作發揮了重要的指導作用。孟老的軍事通信理論,至今仍具有指導意義。

        

      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政治運動中,“電臺”幾乎成了間諜特務的代名詞,業餘電臺也成為人們躲之惟恐不及的話題。然而孟教授不顧自身還籠罩在右派帽子的陰 影下,依然對國家體委的同志坦誠闡述了業餘無線電活動對國家培養人才的好處和作用,極力倡導在青少年中開展業餘無線電運動。改革開放後孟教授得到昭雪平 反,作為著名的無線電電子學專家,他在百忙中仍然唸唸不忘推動業餘無線電活動。八十年代曾和老教育家孫敬修老師一起親臨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的集體業餘電 臺,鼓勵參加活動的青少年,啟發他們對業餘無線電活動的愛好和興趣。八十年代末,中國電子學會等單位在軍事博物館聯合舉辦“中國電子普及周”大型科普展 覽,特別設置了業餘無線電通信展臺,進行無線電通信知識的普及宣傳,孟老雖然年事已高,還親臨現場參加了活動併為開幕式剪綵。1993年中國無線電運動協 會的同志到清華照讕院為孟老祝壽,孟老熱情地介紹了業餘無線電活動對其他國家發展所起的激勵功效以及在應對自然災害或突發事件時所發揮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他殷切期望我國的業餘無線電活動能儘早走上發展的快速路,還說希望把保存在閣樓上的一些早期實驗用的元器件捐獻出來供大家參考。
      我國的個人業餘電臺活動在經歷了43年的沉寂後終於迎來了重新開放的春天。如今,正如孟老所期望的一樣,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和經濟的發展,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隊伍日益壯大,目前會員人數已逾五萬。我國的火腿以各種通信手段和方式與各國各地區的HAM保持著密切的聯繫,共同推進著業餘無線電活動的發展。與宇宙飛船上宇航員的VHF通信及月面反射通信,在中國無線電運動協會(CRSA)的支援下,已在清華大學集體電臺BY1QH進行過試驗,曾和宇航員成功地 進行了通話。我國的業餘通信小衛星項目也已於2006年6月30日正式啟動,將在2008年搭載升空。
      孟昭英教授的一生是為電子科技和教育事業發展鞠躬盡瘁的一生,是輝煌的一生。同時,孟老的一生中始終貫穿著倡導業餘無線電教育、關心全國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崇高精神。不但清華校友永遠懷念他,全國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也永遠懷念這位可敬的老前輩。比起孟教授經歷的年代,今天我們的國家有了很大的進步,不但 資訊產業、尤其是無線電應用市場規模已經名列世界前茅,業餘無線電活動也有了比較寬鬆的發展環境和比較豐厚的經濟基礎。但是由於歷史原因,我們的業餘無線電通信活動曾出現過很長的間隙和停頓,在技術知識的普及和提高上存在著相當大的斷層。今天我們在紀念孟老的同時,衷心希望各位從事無線電電子學教學和研究 的專家學者們也能象孟教授一樣,關懷和支援我國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的這個群體,給予更多的關心和指導,引導業餘無線電愛好者提高自身素質和水準、尤其是培養青少年對無線電科技的興趣、愛好,為國家儲備和開發後繼人才,以期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2006年12月24日,攝影:波濤)
      
      (注)周海嬰:全國政協委員,高級工程師。中國電子學會科普委員會副主任。曾任全國人大代表,CRSA副理事長。北京73無線俱樂部、天津DX俱樂部及 金華協會顧問。讀高中時就開通了C1CYC自製業餘電臺。積極宣傳並提交提案,為我國重開個人業餘電臺做出了重要貢獻。所著《電子愛好者的金橋--業餘無 線電通信》,是我國第一本系統介紹業餘無線電通信的專著。曾榮獲從事業餘無線電活動55週年榮譽證書及終身會員證書。現用呼號:BA1CY。
 樓主| 發表於 29-5-2007 00:48:51 | 顯示全部樓層

005

中國無線電電子學事業奠基人——孟昭英
孟昭英,實驗物理學家、電子學家和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無線電電子學事業奠基人之一。執教大學60餘年,在人才培養、實驗室與教材建設上建樹甚多。在微波電子學、波譜學、陰極電子學諸領域的科學研究上均做出了重要貢獻。
   孟昭英,1906年12月24日出生於河北省樂亭縣走馬浮村一戶農家。1917年進入樂亭縣立高等小學,1919年進入昌黎縣成美中學,1923年進入北京匯文中學高中部,1924被保送入燕京大學。在燕大,孟昭英選學理科,當時物理老師柯貝特(C.H.Corbett)講課引人入勝,這使孟昭英對物理發生興趣。安德遜(PaulAnderson)和謝玉銘教授都是實驗物理學家,在他們的影響下,孟昭英養成了很強的動手能力,為後來的實驗物理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1928年獲得理學學士學位,並因成績優異獲得斐陶斐(ΦTΦ)榮譽學會金鑰匙獎。大學畢業後,孟昭英留在該校物理系當助教兼攻讀碩士研究生課程,在安德遜和謝玉銘兩位教授的指導下,1931年以“氫氣與鉑、銅、鎳接觸時的電離”的論文獲碩士學位,並被提升為講師。這篇論文發表於1935 年《中國化學學會會志》第三卷。在任講師期間,他與陳尚義等合作完成了“紫外輻射通過中國窗紙的透射”的研究工作。1933年,由燕京大學推薦,孟昭英獲美國洛克菲勒基金資助,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當時加州理工學院由著名的實驗物理學家密立根(R.A.Millikan)主持,已成為美國最有 生氣的科研和教育中心之一。孟昭英在波泰盼柯(G.Potapenko)教授指導下,研究巴克豪森-庫爾茲(Barkhausen-Kurz)效應,經過3年的努力,他用自製微型電子管獲得1釐米波長的連續振盪。這是當時用電子管獲得振盪波長最短的世界記錄。1936年,孟昭英獲得加州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 位。孟昭英工作出色而獲得“真空電子學專家”的稱號。
  獲得博士學位後不久,1936年孟昭英啟程回國,任燕京大學物理系副教授, 講授無線電及電子學方面的課程。他是國內較早開設這類課程的學者之一。1937年7月,中國物理學會計畫在杭州召開學術年會,孟昭英從北平趕到天津等船南下。正逢“七七事變”爆發,會議被取消。在天津他遇到也準備南下的吳有訓、周培源、趙忠堯等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在瞭解到北平情況後,就隻身從天津隨清華大學南下到長沙,並在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成的長沙臨時大學任教。在長沙,他還建立了一個業餘無線電臺,教部分學生掌握無線電收發報技 術。
  不久日本侵略軍進犯華中,臨時大學奉命西遷入滇。由聞一多、袁複禮教授帶領部分學生組成的“湘黔滇旅行團”,徒步至昆明。孟 昭英本欲徒步隨行,但學校託付他隨團去香港為清華的無線電研究所購買器材。他接受此項任務,在香港採購了器材和元件,這對後來在昆明開展科學研究工作起了重要作用。不久,三校奉命組成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在長沙籌設的特種研究所經過充實發展後,分立出了由任之恭教授任所長的無線電研究所,孟昭英擔任該所 教授兼任西南聯大物理系教授;在他們指導下擔任助教和進行研究工作的先後有林家翹、畢德顯、戴振鐸、王天眷、陳芳允、慈雲桂、張恩虯等。這些人後來都成為國內外著名科學家。當時的條件非常艱苦,無線電研究所起初借用一所昆明城裏的四合院,因日軍空襲頻繁,1939年末遷到昆明西北郊的大普吉,孟昭英和任之 恭教授為西南聯大物理系和電機系學生講授無線電和電子學課程,每次都得步行幾小時。在此期間,孟昭英在擔任繁重的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克服各種困難完成了三極管射頻放大器線性調幅的研究。此項成果發表於1940年美國無線電工程師學報(PIRE)上,受到國際同行的關注。該無線電研究所在抗日戰爭的情況下, 選擇聯繫實際的課題,創造學術氣氛進行了認真的科學研究,培養了人才,孟昭英的指導和示範作用是明顯的。

  1943年,孟昭英乘了 到美國進行學術休假之機,應加州工學院密立根教授之邀赴該院任客座教授,兼作科學研究工作。當時,正是中國抗日戰爭最艱苦的歲月,美國友人非常關心中國。孟昭英應密立根的邀請就中國問題發表演講。他在這個演講中還籲請大家支援中國抗戰。聽講者有加州理工學院的學生、教師、家屬和軍人,收到很好的效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雷達技術及其設備在使同盟軍取得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成立於1940年、由著名科學家杜勃立(L.A.Dubridge)任主任的麻省理工學院的“輻射實驗室”就是雷達研究所的別名。1944—1946年期間孟昭英轉到麻省理工學院的輻射實驗室,他擔負的 研究課題是10釐米波段雷達系統中發送接收開關(T.R.Box)的研究,其要求是使雷達只用一副天線就能實現發送很強的微波脈衝後隨即可以接收微弱的反射波信號。孟昭英以其深厚的電磁波、氣體放電和元素放射性等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研究技能很快地完成了任務。孟昭英的這項貢獻在當時深得美國雷達工程界的贊 許。在那段時間內參加該輻射實驗室工作的中國科學家們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貢獻了力量。
  孟昭英在他任職輻射實驗室研究員期間另一重要貢獻,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即行開展並隨之完成
發表於 1-4-2010 11:36:53 | 顯示全部樓層

006

1
Pic_004.JPG
 樓主| 發表於 16-4-2010 15:01:42 | 顯示全部樓層

007

流動式短波操作 要掌握
但不一定要用電報
蚺蛇001a------------------.jpg
 樓主| 發表於 24-5-2010 16:05:48 | 顯示全部樓層

008

1
0018.jpg
 樓主| 發表於 25-5-2010 13:38:56 | 顯示全部樓層

009

這個已拆掉的門框
應在各人心中重建
0220.jpg
 樓主| 發表於 27-5-2010 14:26:11 | 顯示全部樓層

010

1
0 GY.jpg
 樓主| 發表於 8-6-2010 11:26:10 | 顯示全部樓層

011

「將相本無種,男兒當自強」是出自於汪洙的訓蒙幼學詩。
作者汪洙,字德溫,寧波人。是北宋年間著名學者。
他寫的《神童詩》,是一篇影響廣泛的啟蒙讀物。
訓 蒙 幼 學 詩 (看第七句)
天子重賢豪 文章教爾曹 萬般皆下品 惟有讀書高
幼小須勤學 文章可立身 滿朝朱子貴 儘是讀書人
教子以詩書 何勞更外圖 但教仙桂在 終是勝耕鋤
養子教讀書 書中有金玉 一子受皇恩 全家食天祿
養子切須教 莫嫌家裏貧 手拈一管筆 到處不求人
七歲應神童 天生我性聰 有才朝聖主 何必謁侯公

朝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 將相本無種 男兒當自強
鑿山通大海 鍊石補青天 世上無難事 人心自不堅
昔日一貧儒 今乘駟馬車 鄉人皆嘆惜 養子教詩書
刮鏡光方徹 淘沙始見金 世人如欲學 須用下真心
一舉登科日 雙親未老時 曆階趨宰輔 猶掛老來衣
昨日堯階試 今朝掛綠袍 歸來親未老 方信讀書高
直上蟾宮去 藍袍惹桂香 花街紅粉女 爭看綠衣郎
衫長堪掃地 袖大好搖風 有志朝天子 無心謁相公
神童衫子短 袖大惹春風 未去朝天子 先來謁相公
來歲春三月 花香襯馬蹄 有人在平地 看我上雲梯
暖日浮金殿 和風動玉除 宮娥調雅樂 帝子誦詩書
一看欄幹絕 清風水際間 白雲飛過去 天外見青山
花開蝶滿枝 花卸蝶還稀 惟有堂前燕 主人貧亦歸
詩酒琴棋客 風花雪月天 有名閑富貴 無事小神仙
往事多如夢 流年只斷魂 不堪春日盡 細雨又黃昏
盡值春多雨 催殘花易空 不知春態度 猶在雨陰中
人皆苦炎熱 我愛夏日長 薰風自南來 殿閣生微涼
向曉鋪階濕 如煙障碧天 幾回芳草上 珠樣不勝圓
楓落吳江冷 霜橫楚岸寒 晴煙飛水面 愛日上雲端
任人舒複卷 筆落似蠶聲 寫盡相思字 因風寄有情
七劄弓何勇 千鈞弩不強 手持七寸管 容易達朝堂
香膠和汞煙 搗作方圓片 日日漸消磨 自身卻不見
紫石為奇硯 無痕妙處多 煩君收什取 免被別人磨
有過不能改 知賢不肯親 雖生人世上 未得謂之人
荷德如山重 承恩似海深 莫將風火性 燒斷歲寒心
山色無遠近 看山終日行 峰巒隨處改 行客不知名
九日龍山飲 黃花笑逐臣 醉看風落帽 舞愛月留人
一日今年始 一年前事空 淒涼百年事 應與百年同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 - 業餘無線電考試(筆試)班

手機版|小黑屋|存檔|VR2GY 網站

GMT+8, 29-3-2024 18:42 , Processed in 0.04079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本討論區基於 Discuz! X3.5

版權所有 © 2005-2024 VR2GY.com,保留一切權利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VR2GY.com 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VR2GY.com 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