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5039|回復: 12

CQ 游 2/6米波DX+東縱足跡

[複製鏈接]
發表於 3-6-2020 01:16: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Q 游 2/6米波DX+東縱足跡
 樓主| 發表於 3-6-2020 01:25:39 | 顯示全部樓層
1
1591118704586_adobe.jpg
 樓主| 發表於 3-6-2020 20:59:39 | 顯示全部樓層
1
1591189001239_adobe.jpg
 樓主| 發表於 6-6-2020 06:56:14 | 顯示全部樓層
1
1591397616383_adobe.jpg
 樓主| 發表於 6-6-2020 14:15:50 | 顯示全部樓層
从九龙市区到惠阳或宝安游击根据地去,主要有东西两条路线。

东线,从九龙市区经牛池湾过九龙坳到西贡,然后在企岭下或深涌湾乘船渡过大鹏湾,在大梅沙,小梅沙,上洞或沙鱼涌等地方登陆,转入惠阳地区游击根据地。这条线路由蔡国梁领导,黄冠芳,刘黑仔,江水,肖华奎,刘春祥,陈志贤等领导的武工队参加。因为这条线路是水陆兼程,蔡国梁根据上级指示,组建护航小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都抽调了政治条件好,有航海经验的指战员参加,共10多人,有两条木船。这个小队由肖华奎任队长,后陈志贤接替,王锦任副队长。

西线,在九龙市区穿过上海街入青山道,过九华径到荃湾,再过大帽山到元朗十八乡,然后渡过深圳河入梅林坳,到白石龙游击根据地。这条线路由黄高阳负责,武装队伍由曾鸿文指挥,林冲,高平生领导的武工队参加护送。

要使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安全脱险,担负护送任务的武工队,首先就是要确保路上安全。日军占领港九初期,治安一片混乱,特别是上述两条路线都要经过偏僻的山区,土匪占山为王,拦路抢劫,谋财害命,过往行人深受其害。

在东线,12月下旬有一天,连黄冠芳等人也被抢了。事情经过是这样的: 那一天,黄冠芳,刘春祥,刘黑仔,叶凤生等一行六人化装进九龙城,接受护送任务。他们途径黄京仔山坳时,一伙匪徒从路旁闯出,喝令: 留下买路钱。因为大家都没有带武器,而且众寡悬殊,只好让他们搜身,黄冠芳身上的5元港币也被搜去。为了确保安全,当晚,黄冠芳命令刘黑仔从九龙城返回西贡,带领短枪队消灭了那股土匪,此后那一带就比较平静了。

在西线,从荃湾到元朗要翻过大帽山,那里山路蜿蜒,灌木丛生,人烟稀少,土匪黄慕容纠集了近百人盘踞着,他们拦路抢劫,大发国难财。曾鸿文要求第五大队加派力量,迫“虎“ 离山。副大队长周伯明亲自带队来协助,林冲也奉命从南涌赶来。游击队在山脚布好阵,然后派钟清上山去,以曾大哥的名义要黄慕容让路。黄见山下刀枪掩映,知道游击队有实力作后盾,只好让路。

大帽山之南的荃湾大山坳,是一条羊肠小道,那里也经常有土匪拦路抢劫。林冲领导的武工队驻在山边的小村,一天早上7时许,有一股土匪约40余人又来拦路抢劫了,武工队派出3人,配备冲锋枪一挺,步枪2支,悄悄地绕到山坳后面约150米的制高点上,向土匪发动突然袭击,伤毙数人,其余四散逃命。事后,这股土匪还想报复,但摄于游击队的威力,不敢再来骚扰。

1942年元旦,紧张的营救工作开始了。第一批冒险偷渡过海的是廖承志,连贯,乔冠华等四人。廖承志急于与游击队政委林平见面,以便安排整个救援工作。这一行4人在李健行的护送下来到九龙市区,廖承志和林平详细研究部署了整个护送工作后,要经西贡到惠阳游击根据地去,护送任务由黄冠芳领导的武工队负责。

黄冠芳没见过廖承志等同志,但意识到肯定是领导同志,责任重大,他布置好江水,叶凤生等沿途接应,自己则前往九龙城联系。这天黄冠芳商人打扮,腰间怀着手枪,按照事前约好的时间,地点,暗号与李健行接上头。他还买了一些敬神用的香烛,供品,见到廖承志等几位同志以后,每人分一份,扮作了香客混出九龙城。这一行5人来到牛池湾时,江水,叶凤生,赖章等人已经等在那里。黄冠芳叮嘱大家过九龙坳时要格外小心,因为那里靠近启德机场,敌人警戒甚严。江水等8人分成3组,两人在前面侦察开路,两人在后面警戒殿后,江水和3名队员居中掩护。大家拉开距离,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从九龙坳到西贡原有大路可走,为避开日军的巡逻队,他们改走靠近海边的小路。那一带英军曾埋下地雷以防日军登陆,江水派人到附近的南围村去,请了两位中年人带路,顺利通过布雷区。他们继续赶路,经北围,打豪墩。沙角尾山寮村才停止下来。在开明绅士黄亚元家吃过饭后,继续上路直到大环村去,当时武工队队部就设在那里。蔡国梁热情地接待了客人。当晚,廖承志等一行4人偷渡大鹏湾。

夜幕降临,廖承志等在蔡国梁的护送下来到企岭下海湾码头。护航队长肖华奎率领黄友,赖连,黄康等以及两艘武装船已经等在那里。一艘配备“ 磨盘机“ 一挺作掩护,一艘担任前卫导航。他们既要避开日军海上巡逻队的搜捕,又要提防海上武装土匪的抢劫。在夜幕的掩护下,两艘船悄悄地升帆出海,凌晨3时顺利到达沙鱼涌。5时,惠阳大队的高健等前来迎接。武工队胜利地完成了首次 任务。

廖承志等到达游击根据地后,为营救任务又作了具体的部署,跟着张文彬,林平等也赶回根据地去与曾生,王作尧等共同研究,调配力量,安排工作,大规模的营救工作开始了。
 樓主| 發表於 6-6-2020 19:58:58 | 顯示全部樓層
1
1591335229569_adobe.jpg
 樓主| 發表於 7-6-2020 18:41:25 | 顯示全部樓層
1
1591526259739_adobe.jpg
 樓主| 發表於 9-6-2020 00:18:14 | 顯示全部樓層
第十章 畅通无阻的交通网
第一节 星罗棋布 点线相连

香港和九龙,地方不大,公路密布,海运四通八达,敌人驻以重兵,分割封锁,并随时可以调兵扫荡。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港九大队只能以精干的队伍,建立小块游击基地,分散活动。所以在新界就有西贡,沙头角,元朗3个游击基地,以及沙田,坑口两个活动据点。此外,还有活动于东南海域的海上中队,活动于离岛区的大屿山中队。后来又建立了市区中交通线队。为便于领导各地的武工队展开斗争,大队部曾近分驻两地,即大队部驻西贡地区,领导西贡,沙田,坑口一带的武装力量和海上中队。政训室驻于沙头角地区,领导沙头角,上水与元朗,大屿山武工队。这样大队与司令部,大队与政训室,大队与个个中队之间需要有一个联络网,以便随时掌握敌情的变化,接受上级的领导,指挥下面战斗,并沟通各队之间的联系,以协同作战
港九大队成立初期,大队部驻在西贡区的赤径和蟑上一带时,就设立了交通总站作为各方面的联络中心,大队与司令部之间开辟了水陆两条交通线。水陆由赤径或北潭涌过大鹏湾到沙鱼涌,陆路则经沙头角到沙鱼涌,陆路则经沙头角转宝安。1944年,敌人对西贡,沙田大扫荡后,大队部迁移到南澳半岛,交通总站亦随之迁至南澳的水头沙。

当时,各个中队分别建有交通站。

西贡地区有深涌,赤径,过路廊,沙角尾以及坑口和梅子林交通站。沙头角地区有乌蛟腾,涌背,三桠,沙螺洞,横山脚等交通站。元朗地区有梧桐寨村,大窝村,夏村和荃湾交通站。大屿山中队有大朗村交通站。市区中队在坑口,九龙市区和香港岛均设有交通站。

大队交通站先后由何杰,欧巾雄,李坤,罗许月负责。

各地区交通站有曾发,赵华,张惠文,叶蔚清,温平,陈友,利惠文等,与香港市区联系的有叶文秋,吴寭琼,陈伟修,吕梅等。

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港九大队没有任何的交通工具,水上交通还可以借用渔民的小艇,陆上交通全凭人的两条腿。所以每个交通站都配有交通员,大站三五个,小站两三个。为了便于在敌占区活动,交通员大多数是十二三岁或十三四岁的小孩,大家亲切地称之为小鬼,也有一些由妇女负责。

交通员的任务很艰巨,他们经常的工作是: 传送工作指示,情报资料,宣传资料,运送武器弹药或者药品,护送上级领导或各区人员往来工作。交通员曾发就曾经多次护送陈达明,蔡国梁,鲁风,黄高阳等同志通过封锁线,来往于宝安,沙头角与西贡之间,也曾经护送过总队部政委林平到大队来检查工作。

各武工队因作战关系,经常处于流动状态。大队要求交通站要相对稳定,他们一般掩蔽在群众之中,以求得相对稳定,确保交通联络工作不中断。

因为斗争环境极其恶劣,为确保安全,大队部有规定,一个交通员一般只与下一站联系,所有情报资料,文件等等都是一站交一站地传送,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允许跨站传送。

对交通员的要求很严格。交通员的选择除政治可靠外,还要求熟悉周围环境,有很好的群众基础,遇事可以取得群众的掩护或帮助,还要求,具有勇敢机智,遵守纪律,刻苦耐劳,严守机密,不怕牺牲的精神。

港九大队建立了点线相连的交通网,制定出一套通讯联络办法,组织起一支勇敢,机智,坚强的通讯队伍,这样就能够把分布在各处的队伍联络起来,沟通上下左右的关系。它就象一个人身上的动脉一样使整个大队浑然一体,互相配合,协同作战,更有利于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大队也通过这样一个交通网,把各方面搜集起来的情报资料,汇集起来,提供给司令部或盟军。发挥了作为领导机关与盟军的触角作用。


第十章 畅通无阻的交通网
第二节 机智勇敢的交通员

在敌人的严密控制下,交通员怎样传送文件资料和武器弹药? 他们有的以各种伪装避开敌人的检查,有的爬山涉水绕过敌人的岗哨,有的利用夜幕的掩护,穿过山林野地偷越封锁线。......。

元朗区交通站有小交通员,一个叫范流仔,一个叫粦仔。他们经常往返于林村到沙头角这条交通线上,有时还到大埔区的李厝村交通站,途中要跨越铁路,公路线,经常夜间出发,以避开敌人的搜查。这两个小鬼很机灵,如果带着其他同志穿过铁路或公路线,他们有时蹲下来用耳朵贴着铁轨细听有无火车开来。或者掷出一块石头做试探,没有回声才领着同志通过,以确保安全。

荃湾交通站交通员何观祥和何观养经常爬山涉水送情报。有一次,何观祥把情报送到元朗交通站,回程带了大卷«前进报» 和传单。在途经青龙头时见到日本的军车在公路上奔驰,小何机灵地走进树林藏好报刊资料,做个记号然后回到路上。日军和汉奸看到路上有人,立即喝令检查,搜遍全身没发现什么,又厉声追问道哪里去,找什么人? 小何从容对付,敌人找不到破绽,打了他几个耳光就登车走了。第二天交通员陈林生和他一起去取回«前进报» 和传单。

西贡区的交通员李纪才12岁,他头戴竹帽,手拿竹鞭,光着脚丫走路,活象个放牛娃。李纪年纪虽小,却胆大心细,经常带着文件,混在看牛娃中通过敌人的岗哨。沙田区交通员李石,14岁,勇敢机灵,对周围环境十分熟悉,所以能够帮助克尔中尉藏进洞里,避开敌人的搜捕。

许多农村小孩都听过鬼神的故事,夜里穿过野地坟山对他们确是一种考验。1942年7月15日晚上,大队深涌交通站13岁的交通员张发接受任务,带一封信到梅子林交通站转给手枪队长肖华奎,张发是附近的大水坑村人,由于汉奸告密,两天前家乡被包围,肖华奎同志受伤,敌人警戒甚严。在战斗中,他的堂兄张洋,胞兄张财都中弹被俘。因而自己的身份也暴露了。水上交通员划着小船把他送到泥涌登陆后,张发沿着山边往前走,前面的马寮村就是敌人的封锁线。探照灯不停地转动,向四周照射,码头大桥上有敌人的岗哨。还有巡逻兵打着手电到处搜索。张发把信藏在事前准备好的竹筒里, 拔了几根狼箕草,抽出草芯,含在嘴里,潜水300米,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前面就是自己的家乡了,张发不敢进村,
更不敢回家,他走进村后的山林和坟地,突然看见前面有个带草帽的小孩行行坐坐,想起那些鬼神的故事,张发吓得冒汗。他不能叫喊,因为村里有日军和汉奸,又不能停留,因为有重任在身。张发急中生智,拾起一条枯枝边打边跑,那家伙丢下帽子窜进山林去了。张发一鼓作气跑到梅子林交通站,那是他姑妈的家,见面后说起林中的遭遇,姑妈告诉他那是野狗,专门挖死人的衣帽穿上吓人,你不怕它,它就怕你,所以你一打它就跑了。以后大同志给张发和其他小交通员们讲无神论,懂得道理多了,这些小交通员就更无所畏惧地在黑夜里穿越山林坟地,完成各种艰巨的任务。

敌人对市区的严密控制,使市区交通员的任务更为艰险。从坑口交通站到九龙市区边缘的交通任务多数是由当地农村妇女负责的。她们每天把文件,情报资料,宣传品藏在柴草,青菜,木瓜里面,有时放进竹竿,竹帽里跟着进城卖柴的姐妹一起,混过敌人的检查哨,到了市区边缘的地方后,就以卖柴,买菜的方式交换材料。游击队员肖镜是维记牛奶公司的工人,他利用工作的方便把文件藏在牛奶桶里通过敌人的岗哨。

香港与九龙海峡之间每个码头都有敌人把守,给交通工作增加了很大的危险。有一次,交通员詹伍娇挑着一担菜从茶果岭到湾仔,小艇快靠岸时,见到日军,印警和宪查正在码头搜查,伍娇的菜里正藏着大捆 «前进报» 。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伍娇格外镇定,她故意放慢脚步,看着敌人用铁丝插进菜担里,一连插了七八担,没有发现什么就不再插了。这时伍娇从容地担起菜担通过检查站。

由于斗争环境恶劣,市区中队要求交通员严格遵守纪律,外出工作要遵守一定的时间。有一次,交通员阿维在回队途中遇到大雨,她在附近乡村一位进步群众家里住宿,当晚中队领导不见阿维回来,立即紧急部署,转移文件,疏散人员。第二天阿维回来了,她受到严肃的批评。

经常携带秘密的信件往来于敌占区或通过封锁线,有时会不幸落入敌手。部队教育通讯员要严守机密。沙头角交通站的小交通员沈扬和沈球具有革命者宁死不屈的精神。

沈扬是大埔区林村水窝沥村人,十三四岁,1944年有一次负责带一位女民运工作者到元朗区去,在途经林村到十八乡山坳时遇到日军扫荡,不幸被捕,押到大埔日军警备部审讯,被严刑拷打,灌水,几次昏过去又醒过来,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以后经当地"白皮红心"的村长保释出来。这一年,比沈扬还小1岁的沈球从大埔送信到元朗,途经九龙坑,在横过公路时碰上日军,他机灵地装作摔倒的样子,把信件插进泥土里。敌人对他搜查,找不到可疑的东西,但还是把他押回大埔严刑拷打,灌水,几次昏过去后,他仍然守口如瓶。当地群众把他保释出来。


第十章 畅通无阻的交通网
第三节 容娇,茂叔和小鬼 " 铁沙梨 "

在交通线上传颂着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而袁荣娇一家,老人林茂以及小鬼 "铁沙梨" 的事迹格外感人。

袁荣娇是西贡区桥嘴村的渔民,丈夫早已病故,她带着儿子石观福和女儿石桂好,一家三口以捞鱼虾为生。香港被侵占后,目睹日军暴行,激起对敌人的仇恨,武工队进入新界后不久,容娇就带着她的儿女,协助黄冠芳,江水等抢运武器物资,参加抢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从那时候一开始,容娇的一家就成为游击队的水上交通员,她的小艇也成了游击队的交通艇。袁荣娇和她的儿女经常驾着小艇,航行在西贡,坑口,滘西洲,北潭涌一带,为游击队送情报资料,送补给物资,送队员外出执行任务。游击队发展海上武装,她把儿子石观福送去参加海上队,自己带着女儿依然摇着小船,担任海上交通。西贡,坑口,龙船湾一带有敌人的快艇,电扒巡逻,有时天阴雾大,能见度低,几十米内才能发现敌人,十分危险。袁荣娇勇敢,机智,沉着,往往能够化险为夷。

1943年初,江水短枪队在西贡区活动,遇到敌人从水陆两面来包围。在这紧急关头,袁荣娇母女冒着生命危险,用小艇偷偷地把他们送到桥嘴去掩蔽起来,避开敌人的扫荡。

同年七,八月间,大队军需处的欧连 (欧伟明) 乘坐容娇母女的小船,从北潭涌出发到滘西去检查税收工作,一路未发现敌情。谁料船近滘西入口处突然发现后面约60米处,一艘敌船正在驶来,已经无法躲避了。容娇镇定地让欧连下到水里,掩蔽在船边。敌船开过来了,没有发现什么就开走了。有一次,江水和李兆华等几位同志乘容娇的小船从大队部回坑口工作,船到槟郎湾码头时,发现有小股敌人正在岸上扫荡,抓人。在进退两难的情况下,容娇让大家静坐舱内,她自己就象普通渔妇那样,若无其事地避开敌人的搜查。

有一次,日军在海面进行大扫荡,禁止渔船出海。海上队有一个班正在某处海岛上,大家钻入岩洞掩蔽起来。敌人老是不退,大家干粮都吃光了,只好以海草充饥。敌人一退,袁荣娇母女的船就送粮食来了。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袁荣娇一家受到游击队指战员们的爱戴。

在交通线上,林茂的事迹也很动人。他是沙头角区石水涧村人。林茂年过半百,终身未取,他带着十四五岁的侄儿林传居住在山村里。这个小小的山村成为游击队的重要据点,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的总部的电台长达一年多的时间掩蔽在那里。电台的工作人员不便外出,买米买菜都由林茂代劳。沙头角中队曾在那里办过民运人员学习班,也得到林茂的帮助,游击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茂叔。

港九大队的领导机关分驻于西贡与沙头角时,两地之间隔了个大埔海,信件传递,人员往来全靠茂叔和他的小船,茂叔深知军情重要,每有任务,不管白天黑夜,立即驾着小船出发。

1942年夏季,一天傍晚,交通员 "铁沙梨" 送来急件要转交大队部,这时天上乌云密布,海上狂风卷起巨浪,渔船都进港避风了。因为是急件,林茂还是叫他的侄儿解缆开船向大队部所在地深涌湾驶去。谁料船离海岸不远,就被打翻了,好在叔侄俩水性好,他们在狂风巨浪中搏斗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游到岸边。几天过后,再把船捞起来修好使用。

又一次,茂叔接受任务送信到上洞村司令部去。上午由泥塘角出发,经大埔海到达黄竹角时,风浪渐大,小船在风浪中颠簸前进,上洞水浅滩长,海浪汹涌,无法靠岸,茂叔看到离海岸已经不远了就把信拿出来,系在侄儿的腰间,让侄儿下海潜水登陆。侄儿也是在风浪里长大的,他不加思索就跳下水去,谁料海浪起伏,人随着海浪上下浮沉,总是靠不了岸。到底还是茂叔经验丰富,他要侄儿潜下海底,双手插进沙里,一浪一步地爬上岸,终于完成了送信的任务。

1943年 "三三事件" 中,"铁沙梨" 腹部受伤,鲜血直接从腹部流到腿部,湿透了衣裤。他艰难地去到涌尾交通站,茂叔和林传见了立即把他背上交通船,解缆开船驶向大队部去。当日风浪很大,特别是绕过三门仔岛进入大埔海后,大浪劈头盖脑地打过来,小船在风浪中颠簸前进。好在茂叔是个经验丰富的老艄公,他和侄儿俩经过长时间的拼搏以后,终于驶进深涌码头,茂叔不仅使重伤的 "铁沙梨" 及时得到抢救,而且头一个向大队报告了驻在沙头角政训室被包围,现在情况不明的讯息。大队接到情报后迅速作出应急的部署,以减少损失。茂叔为人民的事业又立了功。

从1942年初起直至1946 年部队北撤止,茂叔一直战斗在这一带海域,是交通线上的老黄牛。

小鬼 "铁沙梨" 也是个出色的交通员,他原名温观友,参加游击队后当一名交通员。因为个子小,面色黧黑,意志坚强,大家给他起个名字叫 "铁沙梨" 。他只有十二三岁,很机灵,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1943年的一天,在沙头角区乌蛟腾村的交通站里,站长欧巾雄和七八个十三四岁的小交通员正在吃午饭。突然有个老乡匆匆跑来报告: 日军来了。站长命令大家迅速携带文件上山掩蔽。当时有一支部队驻在七木桥,要通知他们立即转移,这任务交由 "铁沙梨" 负责。

"铁沙梨" 披上衣服立即往村外跑,刚好碰上日军进村。那些杀人成性的日军,一见人就开枪。 "铁沙梨" 机灵地掩蔽起来。

敌人已经开始围村了, "铁沙梨" 急中智生,见到树下有条耕牛,于是解开牛绳,用力敲打牛背,牛受惊后向后山奔跑,他假装追牛也往后山跑。敌人见有人跑了又开枪,子弹在 "铁沙梨" 的耳边吱吱响。因为任务重大,他不顾一切地往前奔。这时日军抓了个老乡问: 那孩子是谁。老乡答,是村里的放牛娃,
"皇军" 进村,牛受惊跑了,他要追回来。日军信以为真,就不开枪了。

"铁沙梨" 跑到山顶后,放下耕牛飞快地朝七木桥方向跑去。谁料风云突变,顷刻间,电闪雷鸣,滂沱大雨,弄得他全身湿透。 "铁沙梨" 顶着狂风暴雨向前奔跑,跌倒了又爬起来。好不容易翻过大山再走了一段路,迎面却是一条两丈多宽的河。因为暴雨,水流甚急,又没桥,但是任务紧迫,敌人来包围会使部队造成严重损失, "铁沙梨" 下定决心跳到河里,拼命往对岸游去。突然一根木头把他拦住, "铁沙梨" 紧紧抱着木头奋力向对岸游去 ,刚爬上岸他就昏倒在地上,豆大的雨点 打在脸上使他苏醒过来。 "铁沙梨" 意识到重任在身,又艰难地爬起来,拖着沉重的双腿往前走。他穿过树林,爬过山坡,又走了10多里路。部队的哨兵发现有人,大声问话, "铁沙梨" 说了句: 鬼子来了,又昏倒在地上。战士跑来见是 "铁沙梨" ,立即抱回营地急救。 "铁沙梨" 睁开双眼见到队长就说: 鬼子已经到了乌蛟腾村,正朝着这个方向来扫荡。因为有 "铁沙梨" 送来情报,部队立即转移。约半小时后,敌人就来围村,因为找不到游击队的踪迹,那些 " 皇军" 对着树林放了一阵枪就灰溜溜地走了。 "铁沙梨" 小小的年纪却有高度的责任心,坚强的意志和毅力,战胜重重困难,传递情报,使部队避免损失,受到战友的赞扬。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第十章 畅通无阻的交通网
第四节 小英雄和老妈妈的牺牲

交通员是游击队的尖兵,一不小心落在敌人手上,没有证据也会被打的遍体鳞伤。如被抓到,或有人告密就会惨遭杀害。海上中队的小交通员何根和石十五,市区中队的义务交通员冯芝都死在敌人的屠刀下。

17岁的何根和十五岁的石十五都是在海上生,海上长的少年。因为家穷,年纪小小就替别人做舵工。虽然操舵,摇橹,打桨,扯悝,样样精通,也只能维持半饥半饱的生活。香港被占领后,游击队来到西贡,宣传抗日救国,他们参加了识字班,学文化,学政治,提高了认识,决心参加游击队,为抗日救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因为年纪还小,领导上分配他们当水上交通员,驾驶一条船在各个港口航行,执行任务。

在敌人的残酷扫荡中,部队急需补充弹药。有一天,何根和石十五接到紧急任务,要运一批军户回来应急。他们带着信件连夜从羊槽湾出发,黎明前赶到大队部。交通站和军需处的同志看了密信后给他办手续,领子弹,这两位少年讲过一夜的辛劳吃过饭后,就甜甜地睡着了。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要领的子弹已经装进船,用一渔网等杂物盖好。他们收好回信连夜驾船返航,天亮时回到羊槽湾。那里停着几艘渔船,这两位少年把交通船驶进去,掩蔽在群船之中。一夜的辛劳,他们正在做饭,准备吃过饭后好休息。突然日军的汽艇来了。他们打开船舱,以最快的动作把一箱箱子弹投入 海中,然后每人抱了一箱跳进海里。日军的巡逻艇进羊槽湾转了一圈,发现船舱打开,有点怀疑,但船上没有人,也没有可以之物,日本兵在船边扫了一轮枪,不见动静就走了。何根和石十五藏在别的船底下,等到日军的汽艇开走后,找了几个渔民帮助,把一箱箱子弹捞起来。

何根和石十五机智勇敢,刻苦耐劳,受到大队和海上中队的赞扬。

有一天早晨,交通船停泊在南澳港内,何根和石十五正在做饭。一艘日军汽艇冲进来,艇上的日本军曹四周打量了一下,指挥刀一挥,命令汽艇冲到交通船边。何根和石十五镇定如常,继续烧饭。那军官带着几个日本兵如狼似虎地跳到交通船上,用指挥刀和枪口对着这两位少年,迫他们说出游击队的船泊在哪里,何根和石十五痛骂鬼子,宁死不屈。日本军曹指挥日军用绳索把他们捆起来,投入船舱,扣上船板,又从汽船上提来两桶汽油,洒在船上,再投进燃烧弹。刹那间,燃起熊熊大火,两位小英雄葬身火海(参考«南海风涛录» 打印稿)。

61岁的冯芝老人是在交通线上被捕牺牲的。她是市区中队指导员兼队长方兰的母亲。因为交通线上人手不够,主动担任义务交通员。

市区中队的交通总站设在坑口。从坑口到香港的筲箕湾要乘小艇。日军在筲箕湾附近一个小岛上设了检查哨。1944年3月17日,新交通员袁益从坑口送了一批传单到湾仔交给冯芝老人。冯芝老人送到下一个联络点去,取回一大堆东西交袁益带回中队部。因为要带的东西太多,冯芝担心袁益年轻缺乏经验,决定和袁益一起送材料。她把要带的东西缝在身上穿的衣服和其他衣物里,当天下午两人乘船到坑口去。船到筲箕湾岗哨时,不幸遇到突击大检查,开始是一个中国籍宪查走来,他从冯芝身上搜出一些东西,顺手丢到海里。跟着又来了个印度籍宪查,他把老人缝在衣服上的东西搜出,两人不幸被捕入狱。

在狱中,冯芝对袁益说:" 我自己就是死了也不连累别人。他们在你身上没有搜出东西,你就说和我同行,什么也不知道。" 她自己也编了个口供,说年老不识字,家里穷,出来做水客,是以前一个邻居叫我带到坑口去的,其他就不知道了。敌人多次审问,残酷地对她施以电刑,又放出狼狗来唬吓,口供依然不变。敌人把她们转到筲箕湾宪兵派遣队去。老人在监狱见到因情报落在敌人手上,被认出字的迹而被捕 的张泳贤。她们三人关在一起,老人鼓励小张要坚定," 既然被捕了,千万不要害别人,自己死了就算了"。她对小张和小袁的生活也很关心,把家里送来是食物分给她们吃。冯芝老人对来探望她的人说:" 转告阿齐(方兰的小名) 我绝不会做对不起她的事,请她放心好了。"

敌人没有抓到袁益的证据,把她放了。冯芝和张泳贤被转到宪兵总部去,那是囚禁重要政治犯的地方。敌人幻想从这一老一少的口中得到游击队的消息。冯芝老人意志坚强,绝不向敌人低头。敌人又把她们转到赤柱监狱去,最后转到海军刑务部(即军事法庭) 把她们作为间谍判处死刑。

1944年6月22日,冯芝和张泳贤在香港加路连山英勇就义。

冯芝老人的被捕牺牲对于她的女儿,市区中队长兼指导员方兰是严峻的考验。当队员们知道老人和女青年张泳贤在狱中受到酷刑时,曾有人提出劫狱的建议。方兰从全局出发,否定了这个建议。方兰把满腔悲愤化为力量,认真检查了情报交通工作上的漏洞,防止有同类事件发生,并带领战士们展开更英勇顽强的战斗。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页首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2451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港九独立大队史>>
引用

帖子
由 admin » 周二 12月 22, 2015 5:18 pm
第十一章

第十一章 政治思想工作
第一节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

港九独立大队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派进香港的几支武工队为骨干发展起来的。这些从根据地来的队伍带来了好经验好作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严格按照党指挥枪的原则,把党支部建在连上,即使是临时组建的队伍也相应的建立临时支部。因为是新区,党支部还特别强调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表现出人民军队的本色。他们很快就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建队时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派来了经受过游击战争锻炼,又熟悉香港情况的干部担任指挥员以及担负各部门工作。他们按照根据地的经验,以八路军,新四军为榜样,建立起一整套政治工作机构和工作制度。大队有政治委员并建立政训室,分管组织,民运,统战,国际等各项工作。各地区武工队有政治指导员,班有政治战士。在党组织方面,大队有党总支部,中队有党支部。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发展,各地武工队迅速壮大,先后改为中队建制。在这过程中,注意加强党的建设,培养和发展共产党员,逐步做到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每有战斗任务,在一般情况下,事前党支部委员开会研究,然后在队员中进行战前动员,事后进行总结,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党对武装部队的绝对领导。

经受过游击战争锻炼的指战员深知,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各项战斗任务的根本保证。黄冠芳等领导的沙田短枪队最初的7名成员中就有5名共产党员。这支精干的队伍建立了党支部,在战斗中,共产党员起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共产党员,副队长刘黑仔,
每战必身先士卒,屡建奇功,使敌人闻风丧胆。

战斗在孤岛上的大屿山中队,队长刘春祥,苏光等,从自己的斗争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要有占人数三分之一以上的共产党员才能保证连队的战斗力,要求政治工作人员加强党的建设。党支部通过上党课,以及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积极分子进行培养,教育,考察,发展新党员。1944年初,这个中队发展到110多人,其中党员人数超过三分之一。做到排有党小组,班有党员。在敌人包围扫荡时,分散掩蔽,保存了实力。以后分兵出击,杀敌锄奸。取得节节胜利。表明这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队伍。

第十一章 政治思想工作
第二节 提高队伍的素质

港九独立大队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有些是总队派来的骨干,他们一般都经受过游击战争的锻炼,而且大多数是共产党员。也有从市区撤退到新界来的革命者,他们大多数有从事群众工作或秘密工作的经验。
还有香港进步社团的成员和回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以及从惠(阳),东(莞),宝(安)地区来的青年。随着工作的深入发展,又有大批新界地区的青少年参队。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大队加强对干部的培训,队员的思想教育,提高整个队伍的素质。

港九独立大队培训干部的工作分三级进行。中队以上干部,分批抽调到东江军政干部学校学习。大队本身则根据上级的安排和实际工作的需要,组织干部学习,或举办各种训练班,以提高干部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1942年延安整风,有关指示从总队部传达下来后,大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整风文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整顿党的作风。以后随着工作的发展,大队先后举办过民运干部学习班,政治学习班等。政委陈达明等参加讲课。1943年6月间,大队长蔡国梁把大华队(即海上中队)和中华队集中到南澳的枫木朗村去整训,学政治,学军事,收到很好的效果。1944年5月,大队转移到水头沙也举办过学习班,由何文负责,学习古田会议决议«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提高干部对毛泽东建军思想的认识。

大队政训室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给大家提供一些学习资料,如刻印毛泽东同志有关著作的章节,收集一些马列主义著作供领导阅读,转发总队部出版的«前进报»。大队也出版过«尖兵报»作为宣传教育资料。

各中队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队员的教育和干部的培训。

参加游击队的青少年都具有爱国思想,仇恨日本帝国主义,不愿做亡国奴。各中队给他们上政治课,军事课,特别强调我们是人民的军队,要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组织大家学习"队员须知"。战斗在敌人统治中心的市区中队,随时都有被捕的可能,就特别强调气节教育。因为参加游击队的青少年文化水平一般较低,有的中队也举办文化班。他们自编课本,把军事,政治的内容写进去,把学政治,学军事,学文化三者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随着队伍的壮大,新干部的增加,各中队除了选派干部参加大队举办的学习班外,也按照实际情况,举办各种学习班,如民运干部学习班,班排干部学习班,新党员学习班等等。通过学习,提高了队伍的素质。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页首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2451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港九独立大队史>>
引用

帖子
由 admin » 周二 12月 22, 2015 5:20 pm
第十二章

第十二章 统一战线显示威力
第一节 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

早在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号召 “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中国的抗战是全国性的抗战,全民族的抗战,“ 要组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 港九大队在广泛发动工农群众支援抗日游击战争的同时,做好上层人士工作,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日军占领香港后,许多上层人士目睹帝国主义暴行,甚至深受其害,激起民族义愤。大队政委陈达明,政训室主任黄高阳,直接领导和布置做好上层人士和社会名流的 工作,并由大队统战干事方觉魂具体负责,在各地区活动的武工队都由领导亲自做上层人士工作。他们或登门拜访,或召开乡绅会,讲解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和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争取地方上的绅士,教师,商人,地主,宗教界人士等的支持。许多上层人士都具有爱国思想,他们有的给游击队以物质上的支持,有的掩护游击队活动,有的利用自己的社会影响帮助游击队打入敌伪机关去工作,有的为游击队提供情报,有些人还因为支持游击队的活动而受到迫害。

元朗十八乡归国华侨杨竹南就是一个爱国者,热心支持游击队的活动。他祖籍梅县,从马来西亚回到香港定居,在黄泥墩村后的 小山坡上建了一座祠堂,名叫“适庐“ ,武工队进村后向杨竹南宣传团结抗战的道理,动员他借出房子给游击队使用。在抢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那几个月里,“ 适庐“ 成了中途接待站,以后游击队也常到那里活动。由于人多进出,难免走漏风声,1942年夏秋之间,日军前来扫荡,找不到游击队就把杨竹南抓去了。敌人企图从他的身上获得游击队的消息,严刑逼供,吊打灌水,不给吃的。杨竹南虽年近六旬,但骨头硬,气节高,他死死咬定自己是个华侨,外地人,在此地耕种,不知道有游击队。敌人抓不到证据只好把他放了。经过这样的折磨后,杨竹南回到家里,依旧像往常一样,热心接待游击队员。大家都尊称他为杨伯。

西区有个鱼栏主叫徐观生,接待了一批又一批游击队员住进他的徐氏家祠,又协助游击队收集情报。香港实行粮食配给后,徐观生动员商号多报粮食,拿出一部分来支援游击队。因为同游击队来往多了。引起敌人的注意,只好逃离家乡,躲到南澳栖身。

山寮村的黄亚元,热心支持游击队,抢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时,他家成了临时接待站,曾经接待过廖承志等同志。

大埔区名中医李友富,在游击队员张惠文的帮助下,经常向我反映敌情。

因为有了进步乡绅们的支持,游击队遇到某些难题,可以迎刃而解。列如: 东江纵队护航队长刘培在海战中负重伤,大队医疗所对他的伤口做了初步处理后,就要送到香港入院治疗。一个负伤的游击队长怎样通过敌人的检查哨? 民运工作者张婉华请上洋乡绅士刘金出面帮助。“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刘金勇敢地承担了这个任务。他把刘培认作自己的弟弟,说是患了伤寒病。刘金亲自护送躺在担架上的刘培顺利通过检查哨。

沙田区石古垄村的许达章,原是香港政府的查学员。香港沦陷后避难回乡,他以为游击队员都是愚昧的村夫,态度傲慢。刘黑仔,张婉华登门拜访,知道他是个有爱国思想,有骨气的中国人,应该争取。在交谈中许达章知道游击队的成员都是有救国救民思想的热血青年,不少人还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有些放弃了原来较优越的职业参加了游击队,刘黑仔,张婉华原来都是教师。认识改变后,许达章热心支持游击队,曾经出席过东江纵队召开的路东行政委员会会议。

大屿山昂平寺的法可大师不但在港九佛界中有地位,在华南地区佛教界也有一定的影响。法可大师是一名爱国者,日伪政权企图借助他的名望来控制佛教界,动员他出任华南佛教协会副会长,遭到拒绝。大屿山中队指导员与他联系。法可大师支持抗日,掩护他的弟弟经纬和尚为游击队做工作。也掩护过在大屿山养病的副大队长鲁风。在法可大师的影响下,当地和尚,尼姑都支持游击队,平时为游击队采药治病。在敌人包围扫荡时,一位名叫“ 了见“ 的尼姑冒着生命的危险,掩护鲁风。敌人去到寺庙搜查,把军刀架在经纬和尚的脖子上,迫他讲出游击队的下落。经纬合适和尚正定自若,视死如归,始终没有暴露游击队的掩蔽地,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第十二章 统一战线显示威力
第二节 “ 两面政权“ 与抗日民主政权

港九地区,地域狭小,敌人重兵把守,频繁扫荡,游击队难以建立较为巩固的根据地,因而也影响到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在这种情况下,"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就有特殊的意义。港九大队根据实际情况,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做到敌伪政权中去,在武工队较早开辟的地区,如西贡,沙头角,元朗等地几乎都是"白皮红心"的两面政权。那些乡长村长表面上应付敌人,实际为游击队服务。

日军占领香港后,除了军事上的严密控制外,也建立起一整套行政机构。地方政权中的区长和乡长有两个来源,一种是敌人委派的,另一种是群众推选的。下级职员躲在地方上招考。紧跟敌后进入新界的武工队就有机会把一批同情或支持游击队的人安插进去。至于敌伪委派,死心塌地为敌人效劳的究属少数,游击队通过各种关系,晓以大义,叫他们不要鱼肉乡民,有些可以争取过来为游击队和群众做些好事,至少不做坏事。对于那些死心塌地投靠敌人,压迫群众的,则给以警告或伺机镇压。这样在游击队活动的地区就能争取到大多数区乡政权的支持。

元朗八乡的绅士杨英秀是一位较有名望的教师,日本人要他出任元朗区役所副所长,他不愿意在敌人的卵翼下工作。元朗中队领导找他谈话,说明只要自己拥护抗战,就可以利用伪职来为国家和人民做些好事。杨英秀接受了这个意见,出任了伪区役所副区长,后来还被提为区长。他自始至终一直与游击队保持联系。解放后,还带着全家迁回广州工作。

荃湾日伪区长陈庆棠,一方面受日本宪兵的气,又受女儿,共产党员陈莲宝的影响,倾向游击队,被我争取过来,为群众做了些有益的事。陈永安是当地一位开明绅士,有正义感,曾支持过学生的救亡运动,香港被日军侵占后,我派出同志继续与他联系,通过他的关系,把地下党员安排到请荃湾区役所工作,便于收集情报。沙头角鹿颈村的陈秉琅曾留学日本,有爱国思想,游击队领导亲自上门做他的思想工作。他出任伪区长后,暗中为游击队做事,使游击队能及时获得重要情报。

西贡区第一任维持会长李少钦,1942年四五月间,日军进行扫荡时,以私通游击队的罪名把他逮捕,押至九龙,严刑拷打,始终没有供出游击队的情况。

坑口商会会长在民运工作者何培,务工队长江水的帮助下,提高认识,多次出面应付敌人,掩护游击队的税站。

随着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发展,港九大队在有条件的地方,领导群众,通过民主选举,建立起具有抗日民主政权雏形的地方政权。

1944年冬,西贡中队领导群众成立联防会,把西贡划为新一区,负责人刘锦文,邓振南。坑口为新二区,负责人成连。沙田为新三区,负责人许达章等。联防会按“三三制“的原则,设正副会长3人,其中一人由民主人士担任。联防会下设书记1人,军事委员1人,管经济和群众工作的各一人。各区联防会成立后推进基层的政权建设,实行民主选举村长。联防会成立后,群众中增强了当家作主思想,积极参加民兵,推动了开荒生产,支援抗战。

1944年冬,元朗地区多次分别召开元朗及荃湾的绅士,教师,商人,地主等的座谈会,宣传我党和我军的政策,团结各阶层人士,从政治上,经济上支援游击战争。1945年一二月间,元朗区人民协治会宣告成立,它的主要任务是: 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推动“二五“减租,发动上层人士支持游击队。协治会委派杨英秀为会长,杨丽生,邓伟廷为副会长,孙强为秘书长。

1945年初,路东行政委员会召开代表会议。西贡地区的邓振南,成连,许达章,元朗区的杨英秀,杨丽生,邓伟廷等出席参加。

1945年初,在罗汝澄,陈海的推动下,沙头角片的南涌,鹿颈共12条村,联合建起新界第一个民主联合乡政府,选出黄马发为乡长,陈秉琅,张才为副乡长。下设文书,财务,民政,文教,卫生,武装等干事,分管各部门工作,乡政府设在鹿颈村上围陈春才的家办公,乡长黄马发是当地最早出来协助游击队开展工作的中年人。乡政府成立后,黄马发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并协助沙头角中队征收公粮,奔波劳碌,积劳成疾,1945年10月20日逝世。

1945年夏天,在民运干部陈海,蔡华(蔡松英)的推动下,沙头角地区成立了第二个民主乡政府----沙头角中南民主乡政府,范围包括乌蛟腾等10条村,200多户,共1000多人。选出乌蛟腾村民李源灌任乡长,李源培任副乡长,民主乡政府成立后,推动了减租减息工作的进行。

在海上中队活动的各个海湾,游击队通过深入发动群众,建立了“游击之友“ ,妇女会,姐妹会等各种组织,进而成立渔民协会,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了各港口的渔民乡,选出乡长,村长,发展成为渔民当中的抗日民主政权。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页首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2451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港九独立大队史>>
引用

帖子
由 admin » 周二 12月 22, 2015 5:22 pm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后勤部门贡献多
第一节 千方百计筹军饷

开辟财源,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港九大队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

港九地区原来经济发达,物资丰富,日军侵占后,虽大受影响,不过因为地理条件优越,敌人要以它作为中转站和补给基地,不少工厂陆续恢复生产,所以在物资供应方面与边远地区的游击根据地相比仍然较为优越。港九大队制定和执行了正确的经济政策,收入较多,除解决本队的给养外,还为供应纵队部分军需品和日用品做出了贡献。

为做好军需后勤工作,在领导机关分驻于西贡和沙头角两个地区时,军需后勤工作也分成两片。大队部方面由袁大昌任军需,欧连,赖全人副官,还有袁卓峰,张杰,李贵,许智明等分管各项工作。政训室方面,由蔡仲敏任副官,后欧锋接替,还有何华,陈源等。两片合并以后成立军需处,由袁大昌负责,欧连协助,欧连与赖全分管税收和工厂,商店,唐华任出纳,陈忠任会计。军需处主要负责物资保管和分配,至于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则要动员各方面力量支持。

港九大队经济的主要来源有如下几个方面:
1,税收。这是主要来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商旅往来常遭土匪抢劫,港九大队在陆上和水上的交通要道设立税站,在陆上派人护送,在水上派人护航,结合征税。以货值总额计算,过境税一般征5~10%,鱼税为3~5%。由于税率合理,又确保安全,客商和渔民反映良好。积极完税。当时设立的税站有: 沙鱼涌,南溪,平洲,西涌,红石门,西贡,吉澳,上下涌,火头坟,叠福,滘西,塔门,龙船湾,高糖,南石头,坑口,元朗等等。

2,罚没收入。武装部队打击日军,汉奸,土匪的战利品和缉私也是个收入来源。

3,发展经济。建立秘密商店和军工厂,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武工队进入新界后,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肃清土匪,营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友人,袭击日军等等,引起敌人的震惊。他们恼羞成怒,除了在军事上进行频繁的扫荡以外,在经济上实行封锁,粮食,生油,生盐等食品实行核定人口,定量供应,企图以饥饿济政策使游击队无法立足。我人民抗日游击队采取如下措施,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1,做好统战工作,通过维持会和"白皮红心" 的村长多报人口,多报生,少报死,增加粮食供应量,把部分粮食转给游击队。

2, 设立秘密商店,鱼栏,派出人员或委托商人,渔民,到内地去采购粮食,油料,豆类,糖,山货,药材等到新界出售,再买些日用品,面纱,布匹,衣服,火水,西药等运往观澜,淡水,平山,惠阳等地出售,解决部队和群众的需要。增加部队的收入。

3, 设立被服厂,机械修理厂,鞋革厂等。这些小型工厂隐蔽在北潭村后山的岩洞里,有二十多人参加生产,解决了部队的部分需要。

大队军需处建立和执行收入与分配制度。收入方面,税率由军需处统一制定,税票统一印制,月终结存。
所有物资也交军需处保管,处理。支出方面,供给标准由军需处制订,大队领导批准后执行。在当时艰苦条件下,战士每天粮1斤,海上队和税站增至1斤2两,菜金5毛(军用劵) 生油每天5钱至1两,生活补助费初期每人每天1元。1943年起略有增加,班级2元,排级3元,中队级4元,大队级5元。每人每年发服装一,二套,胶鞋1双,汗衫1件,1至2条,军毯1张。此外,还按实际需要发给米袋,包袱皮,竹帽。交通员发小蚊帐1顶,民运干部发头巾,围裙,凉帽等等。

各队收支情况每月上报军需处。大批的罚没战利品要列出清单,全部缴交军需处。零星的罚没收入或赠品,由各队领导灵活处理。

港九大队的经济收入较好,其中税收一项,因为采取了收税与护送,护航结合,群众乐于完税,收入较多。其中又以黄冠芳负责的西贡站和江水负责的坑口站收入最多,占总收入的70%。罚没方面以海队为最多。1943年缴获的日本电扒,缴获白报纸30多吨,陶器几十箩,还有高丽参。另一次缴获生盐300多吨。1944年有一次缴获烟叶几千斤。这些战利品全部列册上交司令部。
港九大队还利用香港这个商业中心,通过商人和渔民采购到棉布1万匹,军毯5000条,鞋5000双,以及价值2万元的药品和50吨以上的弹药。这些物资,除供应本大队以外,还上缴东江纵队司令部,支援内地游击战争。

此外,依靠渔民将英军为防御日军入侵而布下的水雷收集起来,拆出黄色炸药近10吨。那些炸药除本队使用外,也上缴东江纵队和珠江纵队用于攻坚战。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作为大队后勤部的军需处,还负有保管物资的责任。在战争年代保管物资,一要选好掩蔽地点,二要做好群众工作。军需处最初设在昂窝,那里离西贡较近,经常有汉奸,特务进出,很不安全。1942年下半年起迁到北潭村,那是一个只有二三十户人家的偏僻山村。村后有隐蔽的岩洞,可做仓库。被服厂,修鞋厂也设在岩洞里,比较安全。军需处全体人员都做群众工作,在那小小的山村里组织起民兵,妇女会,办起夜校,当地群众与游击队亲如一家,经常帮助游击队碾米,运送物资,有事外出又为游击队了解敌情。群众工作做得好就更安全了。从1942年下半年至日本投降,长达3年时间,一直相安无事,使大队无后顾之忧。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第十三章 后勤部门贡献多
第二节 挑起救死扶伤的重担

在作战中难免会有伤亡,港九大队自力更生建立起医疗卫生机构,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大队部设有医疗所,由麦雅贞和欧坚负责。各中队有随军的卫生员,一般的疾病由中队解决,较重的送大队医疗所治疗。

由于港九地区狭小,很难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敌人的频繁扫荡,使医务所跟随大队经常掩蔽在北潭涌,白沙坳,深坑,大朗村等地附近的深山密林里。1944年,大队部迁大鹏半岛,医疗所扩展为大队医院,经常流动于水头沙,南澳,鹅公,西涌等地,1945年与东江纵队司令部医院合并。

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开展医疗卫生工作是很困难的,首先一条就是缺乏人才。当时参加过医疗卫生工作的有蔡冰如,陈瑞,林英,余绿波,吴影子(男),刘可仪,梁若莲,罗月英,陈光(男) ,李牛(男),高年欢,邝如菊,崔莞,黄彪,崔玉明,卢政之,何兰等。他们多是十六七岁的青年战士,有的来自香港,有的来自内地农村。所有医务人员中,只有麦雅贞一人受过护士专业训练,其他同志都是凭着一股热情参军,服从工作需要,背上药箱就当随军卫生员,担负起救死扶伤的重任。他们不会打针就用萝卜来学插针,互相用自己的肌体来学注射,学包扎伤口。有一次英军服务团派了一名外籍医生来讲课,由黄作梅当翻译,全体卫生员都热情参加学习。

1943年,游击队镇压了沙头角区役所的区长温X以后,争取到区役所的朱依群医生到设在水头沙的大队医院工作,她是一位很好的医生,后来转到司令部并随军北上。

1944年医院迁到大鹏半岛时,又争取到香港玛丽医院的外科医生孙育民来参加工作。孙医生把妻子和两个女儿都带到游击区来,在医院里,天天忘我地为病人诊病,还亲自为病人洗擦伤口。有一次一位战士腿负重伤,必须动手术,医院设备简陋,敌人封锁甚严,又无法将病人送出去,最后孙医生用一把普通的木工锯经消毒后,给伤员做了截肢手术,取出子弹,使伤员转危为安。孙医生在百忙中还为医护人员讲课,帮助大家提高业务水平。他的妻子也在医院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由于敌人的封锁,无论是医务所或是医院的物质条件都十分困难,药物奇缺,设备简陋,有时通过敌人的层层封锁才买进一点药品,除了大队本身使用外,还要省下一些支援内地医院。许多时候没有西药就用中草药来代替,没有药棉,请老乡支援一些破旧棉絮,一丝一丝地拆开,洗涤,消毒后作药棉使用。没有消毒药水洗伤口用盐水代替。居住的条件也十分简陋,有时住祠堂庙宇,有时住山上的草棚,有些地方可以找到门板给伤病员作床板,如果找不到,只能铺些干草睡在地上。

卫生员的工作是十分繁重艰苦的。他们既是卫生员又是护士,还要烧水做饭,给伤员洗血衣,绷带。遇到不能起床的重伤员还要一口一口地喂食,还要照顾更衣,大小便。发现敌情转移时,卫生员除了背自己的包袱,药箱和水壶外,还要背病人的行李,枪支,保证病号不掉队。行军途中大家休息了,卫生员又忙于给伤员送水送药,没有片刻的休息。

大队医务所的卫生员除了护理各中队送来的伤病员外,还要照顾领导同志的身体健康,如蔡国梁伤后的护理,鲁风肺病手术后的治疗等等。1943年1月惠阳地区在梧桐山战斗中一批同志受了伤,当时惠阳地方情况恶劣,伤员送到沙头角地区一个靠近海边的山上搭茅棚安置。由于当地缺乏淡水,伤病员的饭菜,药物,开水等都要由炊事员在三桠村做好后每天用船送到驻地来。

医院的条件虽然简陋,医护人员也千方百计地抢救过一些较重的伤病员,如被地雷爆炸弄到双目失明的蓝天洪和曾九。护航大队张刘培在海战中负伤,被送到西涌医院打针止血,然后由麦雅贞化装并得到乡绅刘金的支持,送到香港进行手术治疗。这年冬天,海上中队在海战中缴获日本两艘电船,打伤日兵8名,医务人员本着革命人道主义精神,为俘虏包扎伤口。

在游击区里,事事都要靠群众帮助,所以无论谁都必须做好群众工作,卫生员也不例外。他们给群众送医送药,办识字班,教群众读书。群众工作做好了,有群众的支持各项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页首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2451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港九独立大队史>>
引用

帖子
由 admin » 周二 12月 22, 2015 5:24 pm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在艰苦的斗争中前进
第一节 敌人的频繁扫荡

港九独立大队的迅速发展,频繁出击,使日本侵略军感到恐慌。他们从政治上强化治安,加强敌伪政权对群众的控制,并收买汉奸,走狗为耳目,以了解我游击队的动向。在军事上重兵防守,岗哨林立,加强巡逻,采用"投石惊林","分区拉网","远道奔袭"等战术,对我游击队进行疯狂的扫荡。据记载,1943年较大规模的扫荡就有10次之多,小的扫荡无法统计。年初,敌人对西贡地区进行扫荡,大队长蔡国梁,政委陈达明掩蔽在嶂上村后的树林里。那是一个滨临大海的地方,面对塔门岛。山下敌人乱窜,海面敌舰穿梭往来,搜索的整整一天,找不到游击队的踪迹,直至黄昏时候才离开。

3月3日,敌人偷袭大队政训室,造成很大的损失。

5月,大屿山中队长刘春祥率队开辟大屿山附近的龙鼓滩,流浮山海岛时,遭敌舰炮击,全船12人壮烈牺牲。

1944年,敌人的扫荡更频繁,单是上半年有记载的战斗就有10多次:

1月11日至18日,敌人连日出兵到沙头角村一带,每次10多人至40多人不等,以检查户口为名,进行清乡扫荡。

1月22日那一天里,敌人的扫荡就有数起。

黎明时,元朗宪兵40余人,宪查80余人,包围马鞍山,逐家搜查,并搜索是附近4个山岗,捕去村民20余人。

下午,敌人派出木船7只驶至牛屎湖,其中两艘在靠近红石门海岸时遭我迎击,敌以排头火还击。我安全撤离。敌人上岸追打群众,并抢去3条船。
下午7时许,沙头角宪兵队及宪查40余人,扫荡红石门税站。

此外,沙头角警备队30余人,乘电扒到吉澳岛上岸围村,搜索山林以及沿海的渔船。

2月11日,敌人为搜捕跳伞着陆的美国飞行员,出动1000余人对西贡,沙田,进行"梳篦式" 扫荡。由于我连续展开外线作战,牵制敌人。包围长达17天后始退。

3月20日上午,元朗敌警备队30余人搜索大帽山附近的山坑。

4月11日至23日,刘黑仔袭击牛池湾牛房的敌军哨所后,大埔,沙田,西贡的敌人连日出动,到处搜捕村民,打死打伤老百姓多人,并且加派特务200多人,专门调查我游击队活动情况。

4月30日,我袭击元洲仔敌岗哨后,敌人分6路扫荡沙头角地区,扣留了乌蛟腾,红石门,三桠,九担珠,上下茅田,荔枝窝等村的村长。抓去七木桥,横山脚村的青年二三十人。红石门有3名妇女被强奸。敌人还骚扰了石水涧,谷布,涌尾等村庄。闻是役宪兵队长野间贤之助也亲自出马。

5月这一个月,有记录的扫荡达8次之多。

4日晨,敌出兵300余人对西贡进行扫荡。

7日至18日,敌沼田少尉连日带队在西贡各村进行搜索,包括茅坪,梅子林,企岭下,黄竹山,烂泥湾,北潭涌,赤径,井栏树,马由唐,泥涌,马古坑,乌龟沙,白马房,盐田仔,龙船湾等10多条村庄遭反复蹂躏。敌人为搜捕游击队,入村后,有的把村民全部赶出,站在晒场上逐个拷问,对照户籍册。有的入屋搜查,翻箱倒柜,把钞票,钱物,以至鸡蛋都抢走。

22日晨,敌兵50余人,包围搜索关屋地,大榄涌,青龙头等地。

23日晨6时,元朗圩至八乡一带戒严,警备队及宪兵派遣队分散到八乡各村搜索。

24日,敌百余人,配备钢炮,轻机,乘车至大埔下车,分途包围沙螺洞,进行搜索。

28日,敌2000余人扫荡大屿山,长达21天。

29日,敌大埔宪兵派遣队出动80余人,搜索塔门,吉澳,查问蔡国梁是否带了百余人到此地。

31日,敌大埔,沙田,西贡各宪兵派遣队,警备队出动百余人,配备轻机枪,于晨6时乘船至官坑庙登陆,进行搜索,抓去村民22人。

敌人这种残酷扫荡越来越厉害。在元朗地区有所谓"飞龙队"每日天未亮就带着狼狗在大帽山脚的八乡一带搜查,莲花地,水流田,元岗等村的老百姓被打杀的不少,上村村长杜日强被拉到莲花地枪杀,在半山上看荔枝园的范发也被打至重伤。

香港九龙弹丸之地,回旋余地极少,敌我力量又十分悬殊,在敌人频繁的扫荡中,指战员们经常流动,生活十分艰苦。大队领导机关掩蔽在偏僻的山村里,干部战士经常住炭窑,岩洞,两三天变换一次驻地。
许多活动只能在晚上进行,领导同志在油灯下批阅文件,遇有敌情经常是从一个山头转到另一个山头。武装人员特别是长枪队,经常穴居野外。短枪队较为灵活,有时可以掩蔽在山村里,所以后来大队根据实际情况把长枪队撤回内地。

民运工作者经常孤军作战,不但远离领导,有时还去到敌人据点边缘的乡村工作,随时都会遭到敌人的袭击和汉奸密探告密的危险。1944年6月间,民运干部,大屿山中队的领导成员王月娥和卫生员崔玉明外出联系工作,遭汉奸告密,被捕牺牲。

交通员掩蔽在群众之中,如市区中队设在坑口的交通站,交通员和村民一样打扮,遇到敌人扫荡,白天到渔船上掩蔽,夜里到海边的灌木丛中分散躲藏,每个掩体只能容一个人。那些交通员多数是女青年,夜里海水的咆哮,昆虫的叫鸣,萤火的出没,蛇鼠的爬行,对她们来说也是一种考验。特别是小交通员,不管白天黑夜,经常长途跋涉,吃无定时,睡无定处。不过他们不叫苦,还乐观地自称这是"铁脚,夜眼,神仙肚"。

由于经常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游击队员的健康受到影响,许多队员患疟疾,皮肤长癣癞。在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一般只能在村里请个土医生,弄点草药治疗。在频繁的战斗,艰苦的生活中,许多人锻炼成坚强的游击战士。


第十四章 在艰苦的斗争中前进
第二节 "三三"事件的深刻教训

在敌人频繁的扫荡中,以1943年3月3日,日军对大队政训室的包围损失最大,教训最为深刻,被称为"三三"事件。

当时大队政训室设在南涌附近老龙田的晏台山,因为当地离交通线较近,而且驻扎事件较长,加上1月以来,敌人对这一地区进行过几次扫荡,包围过沙螺洞,税站和乌蛟腾,还有化装成客商的特务深入我腹地活动,政训室已决定转移。

3月3日,武装人员已挑东西转移到横山脚去,只剩下政训室主任黄高阳,事务长曾福,宣传干事陈冠时,还有几个工作人员和小鬼,另外有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举办的学习班,暂留政训室的学员彭泰隆,陈坤贤,邱国璋,章平等,都是原东江地下党的县委书记或特派员一级干部,合共11人,全部都是非武装人员。

当日下午3时,敌人出动兵力近百人,包括粉岭警备队30余人,配备轻机枪2挺,沙头角警队,宪兵队50多人,配备轻机枪1挺,手提机枪1挺,分三路包围我游击队。一路由马尾下经龟头岭,抓了一个村民带路。一路由南涌直上,一路经谷埔,鹿颈,七木桥迂回到我游击队背后。负责放哨的小鬼邱永来因为准备晚上行军,正在埋头补鞋,没有发现敌人向我袭击。这时大家又正在吃饭,准备饭后出发。这样,游击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加上驻地是一条狭小的山坑,可掩蔽而不利于作战。本来还有手提机枪1挺,步枪6支,手枪1支,可以组织力量应战,突围。但因为敌人已近50米才被发现,来不及部署战斗。幸而大家非常勇敢,事务长曾福立即拿起手提机枪向敌身受人扫射,掩护同志们突围,当场击毙敌人2人,最后身中数弹,壮烈牺牲。炊事员郑生拿起一支英式步枪迎击敌人,13岁的交通员"铁沙梨" (即温观友)个子虽小,却勇夺敌人的步枪,身受重伤。黄高阳同敌人搏斗,冲出重围,从山上滚下,沿着山坑向南涌方向突围。事后,欧锋入村把他救出,掩蔽在村民家里。敌人临走时,放火烧山。

这次突围,曾福,邱国璋,符志光3位同志在战斗中牺牲。"铁沙梨" ,章平受伤。陈冠时,彭泰隆,陈坤贤被俘,后均被杀害。损失手提机枪1挺,步枪5支,子弹数百发,重要文件一批。由于敌人搜出敌伪机关的空白信封和信笺等,暴露了我潜伏在地区役所的地下工作者欧坚,好在能及时撤退。汉奸村长黄X还带着敌人入鹿颈村搜查,捕去陈杨芳,陈永友两同志,均被杀害。

驻鹿颈村的民运工作人员蔡华(蔡松英)因为有村民掩护,幸免被捕。

事后,游击队镇压了汉奸村长黄X。

"三三"事件之后,大队领导机关进行了总结,深刻体会,在港九地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面对强大的敌人,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思想。根据敌情的变化,政训室做出转移的决定是正确的。3月3日那天也有情报反映敌人有异动,但是撤退时动作迟缓,又让警卫班先行转移,留下的全是非战斗人员,加上值班人员的松懈,以至在敌人的包围中完全处于被动地位,遭受严重损失。

作为一支革命队伍,港九大队胜不骄,败不馁。为适应港九地区的斗争环境,大队采取了如下的组织措施,切实改进工作。

1,沙头角敌情紧张,大队和大队政训室击中到西贡区,取消了大队成立以来分片领导的方法。

2,加强地方武装建设。进港以后,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个地方武装已有相当的发展,除大屿山地区已经成立中队外,"三三"事件后,领导力量作了调整。各地区武装以政治指导员,中队长和民运区委实行"三位一体"的领导,加强独立作战的能力。

3,进过一年多的摸索,港九地区,敌我力量悬殊,回旋余地极小,不利于大型武装长枪队的活动,应以机动灵活的短枪队为主。根据上级的决定,1943年5月,驻在沙头角地区的长枪队分乘三条船从三桠撤回内地。这支队伍由卢进喜任队长,后卓觉明接替,张neutralneutral立清任指导员,后游杨接替,副队长是叶培根,后王琳。他们进港以来,在保证红石门至大小梅沙交通线畅通。负责驻石水涧总部电台和大队政训室的保卫工作。保证广东军政委员会会议在苗田村的召开,以及剿匪反霸,锄奸,保护群众利益等方面作出了贡献。同年7月驻在西贡地区的长枪队(代号钢铁队,后称中华队)撤到大鹏半岛活动。这支队伍由肖光生任中队长(后曾芳,再后赖章),杨江任指导员(后黎明任指导员,彭莹任副指导员,再后李汉青任指导员)。这支长枪队自1942年6月在西贡赤径鹿湖山成立以来,负责大队部和税站的保卫工作,在围剿杨牛仔,陈乃寿和配合沙头角部队消灭邓芳仔等各股土匪中作出贡献。


第十四章 在艰苦的斗争中前进
第三节 队伍在成长壮大

从日军进攻香港起,陆续进入香港的武工队,经过3年多的斗争,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1,队伍壮大,群众基础巩固。日军进攻香港时,从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抽调进港队伍,是经过锻炼的队伍,但人数不多。如蔡国梁带领的游击队只有17人,林冲武工队16人。曾芳,刘春祥,江水等几支力量与黄冠芳领导的运输小组汇合起来才是60多人。以后有谭铁流的队伍,以及各方面抽调来的干部,民运工作者等等,合起来约100多人。周伯明,曾鸿文的队伍完成任务后就返回内地。经过几年的努力,港九大队发展成6个中队, 即大屿山中队,沙头角中队,西贡中队,元朗中队,海上中队和市区中队等数百人。除长枪队调回内地外,还组建了两个中队,上调支援第二支队。

港九地区人民具有反帝爱国的光荣传统,特别是香港被日占领后,出现了全家参军,兄弟参军,全村家家户户支援游击战争的动人事例,各队人数迅速增加。例如在求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的斗争中组建起来的护航小队,初时只有19人,以后进驻龙船湾,深入渔村,发动群众,许多青年渔民踊跃参军,1943年6月组建中队时,已发展到近百人。

港九大队开辟大屿山工作,最初指派陈亮明一人与当地党员联系。第一批武装力量由苏光带领,只有6人,第二批刘春祥带队10多人。以后黄高阳等前往大屿山加强对游击队的领导,几批力量合起来不过20多人。在战斗中,刘春祥等12名骨干牺牲,但因为有当地青年踊跃参军,队伍发展到140多人。

1943年成立的市区中队,起初只有10多名骨干,后来发展到300多人(包括有职责的"游击之友")。

大批当地青年参加游击队,不但使队伍迅速壮大,而且使游击队与当地群众结下了血肉相连的关系。敌人曾经以比大屿山中队大10多20倍的兵力包围,扫荡大屿山,时间长达21天,扬言不打死也要饿死游击队,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给游击队送食品。海上中队因为有大批青年渔民参加,掌舵,扬帆,还会使用鱼炮做武器,增强了在海上的战斗力。

2,活动范围扩展。各武工队进港初期,活动范围主要在西贡的赤径,嶂上,沙头角的南涌,沙螺洞,乌蛟腾一带,以及元朗的八乡,十八乡。1942年3月,1942年3月,护航小组进驻龙船湾,开展建立海上武装。游击队的力量发展到港九地区东面的海域,袭击敌人的海上运输船。同年4月大队派出力量向沙田,坑口发展,建立了以观音山,吊草岩一带为中心的基地,使游击队的力量迫近九龙市区,又建立了坑口税站。不久以后又派出力量前往大屿山开辟工作,使游击队的力量发展到离岛区。驻沙头角的武工队发展到上水,粉岭,大埔一带。这样游击队在城郊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使敌人受到很大的威胁。1943年12月,市区中队成立,游击队的力量就从城郊发展到市区,深入到敌人的统治中心。

3,战略战术的提高。几年来,港九大队,在面对强敌,地方狭小,难以回旋的状况下,不断总结经验,调整力量,着重发挥短枪队机动灵活的特点,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奇袭,伏击等方式打击敌人。活跃在沙田地区的黄冠芳,刘黑仔短枪队频频出击,打得敌人闻风丧胆。粉岭是敌人在新界的统治中心,沙头角短枪队在那一带寻找战机,发动奇袭,给敌人以很大的威胁。西贡,元朗,大屿山各中队也运用了奇袭伏击等的战术,主动出击,杀敌锄奸,各有战果。

海上中队以渔船做战船,除陆上使用的武器外,还使用了鱼炮作武器,把陆上游击战争的战术用在海战中,对敌人的运输船,挺进队发动奇袭,伏击。每次出动三两小艇对敌船发动袭击,多次取得击沉敌船,俘获敌船的战绩,破坏敌人的海上运输线。这是游击战争的新发展。市区中队在敌人严密控制下的市区,以特殊的方式展开斗争,使敌人惶恐不安。这也是游击战争的新探索。

在营救克尔中尉的斗争中,港九大队运用了"围魏救赵"的办法,发挥了外线作战的威力,从各方面牵制敌人,使克尔中尉在敌军重围之中安全脱险。这次战斗反映出港九大队在战略战术上的提高。

港九独立大队是人民的子弟兵,处处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在活动地区内特别注意斩断敌人的魔爪,提防汉奸告密。每逢战斗,尽量引向村外进行,以免引起敌人报复性的扫荡。1944年7月,中共中央南方局周恩来在对东江纵队敌后斗争的指示中,特别指出,港九地区武装斗争有成绩,但不能常做,免至敌人对我过多的报复和进攻,妨碍我城市工作。这时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港九独立大队遵循中央的指示,更加重视斗争的时机和策略。

4,培养出一批骨干力量。在几年的斗争中,领导层有过变化,由于工作的需要,1944年初,蔡国梁,陈达明先后调走,原副大队长鲁风接任大队长,黄冠芳任副大队长,黄高阳任政委,黄云鹏任政训室主任。1944年下半年,领导成员又作了调整,黄冠芳任大队长,罗汝澄任副大队长,黄云鹏任政委,直至日本投降。经过几年的武装斗争,大批在当地参军的群众迅速成长,其中许多已经成为班,排骨干,个别还担任了中队的领导工作,如西贡中队长张兴等。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页首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2451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港九独立大队史>>
引用

帖子
由 admin » 周二 12月 22, 2015 5:26 pm
第十五章

第十五章 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
第一节 受降前后的斗争

1945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战胜利了!经历了八年抗战,饱受战祸的中国人民,包括在日军的铁蹄下熬过了三年零八个月苦难生活的香港同胞,奔走相告,欣喜若狂!

入夏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已成定局。中国的持久战打乱了侵略者的时间表,牵制了敌人大批兵力,各解放区敌后战场已有局部反攻。4月,德国在欧洲战场彻底失败,使日本帝国主义更形孤立。美军在太平洋的反攻节节胜利,已经迫近日本本土。不过侵略者仍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竟遭日本拒绝。接着8月6日美军在日本广岛投下第一个原子弹。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美军又在日本长崎投下第二个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日本帝国主义已陷于穷途末路,8月10日,日本外务省通过驻瑞典公使向美,英,中,苏发出乞降的照会。

根据形势的发展,8月10日,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出关于接受日伪投降的命令:日本已宣布无条件投降,所有日军及伪军应由距离最近的部队将其收缴,保障投降人员生命,各部队得令后,立即进行接洽投降事宜,如日伪军拒绝向我军投降,应坚决消灭之。8月11日,东江纵队司令部根据朱总司令命令的要求,发出紧急命令:"各部队长应立即动员全体军民开入附近敌占据点,解除日伪武装,维持治安,镇压土匪,特务破坏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千金一刻,不得稍有延误。" 斗争是复杂的,同日,蒋介石下达了要我解放区人民军队"就地驻防待命,不得向敌伪擅自行动" 等命令。港九大队坚决执行朱总司令和东江纵队司令部的命令,立即部署,全线出动,迫令敌人向我队投降,歼灭拒不投降之敌。

在元朗区,元朗中队指导员杨江负责,促使洪水桥日本警备队1名军官带领4名士兵向我游击队投降,交出三八式步枪200余支,机枪数挺,小钢炮3门,军车5辆。上述物资,用收缴来的军车运送大队部。此外,这个中队还接受了以黄公杰为首的100多名伪军向我投降,收缴长枪100多支,短枪数十支,机枪10多挺,迫击炮两门,炮弹数十发,电扒4艘。这伙伪军原来在澳门,淇澳,流浮山一带活动。

沙头角中队所在地区,因为日军据点较多,指导员陈海中队长邓华把武装力量分成若干组,分别到上水,粉岭,大埔等地的日本宪兵,警备队驻地,出示朱总司令和东江纵队司令部的命令,收缴武器,各处日军均以请示上司为借口,不肯交出武器。中队改变策略,对敌人分散的小部队进行策反,瓦解,争取他们携带武器投降。这种做法果然奏效,粉岭龙骨头守军交出仓库存放的物资,沙头角中队从那里接收到军服,布匹,蚊帐,毛毯,皮鞋,胶鞋,药品,粮食等一大批物资,用两辆汽车运往大队部,整整忙了一个星期,余下部分交给当地群众。此外,这个中队还接受了大埔宪兵队长和数名士兵的投降,接收了一些枪支和弹药。

在大屿山区,中队负责人陈亮明,陈满,王鸣等率主力部队通知驻梅窝的日军向我投降,遭到拒绝。中队发起攻击,在战斗中,击毙日兵10多名,游击战士,共产党员陈友中弹牺牲。其后,日军逃往九龙市区。该部日军曹长尾带了2名日本兵,携带两支步枪,一支短枪,从梅窝乘橡皮艇过海向大屿山中队投降。政治指导员欧伟雄,副小队长李友迫令驻东涌20多名日伪军投降,遭到拒绝,我游击队击毙一名日宪兵后,敌军才缴械投降,我队员小林,莫庆友在战斗中牺牲。中队长陈满和指导员王鸣带领武装,进驻长洲镇后,迫令20多名伪军缴械投降。

西贡区,中队派出邓振南为代表与敌军谈判,没有结果。中队长张兴,指导员梁华率队包围敌军驻西贡住地,向敌人开火,打得日军乱作一团,队员李伙胜在战斗中牺牲。当天日军就逃往九龙市区。日伪军逃去后,游击队立即接管了西贡圩,群众兴高采烈地欢呼胜利。

市区中队队长方兰组织队伍,深入市区接收敌人的资产,枪械。队员知道九龙漆咸道的日伪岗哨内有一批枪支,日军企图转移,游击队员黄灯明,何家日等准备好工具和宣传品,天未亮就来到岗哨,接收了50多支枪和一批弹药,运回中队部。此外,在红磡船坞仓库收缴了大批军用汽车器材及通讯器材。队员谭志刚还在图南造船厂拆下了一挺重机枪。

港九大队在受降斗争中,共接受了500多名日伪军投降,其中日军官兵300多名,伪军官兵200多名。击毙日伪军数十名,缴获长短枪400多支,机枪20多挺,炮5门,炮弹数百发,还有一批军用物资以及电扒,军车等等。

港九大队各中队分别进驻元朗,上水,西贡,大埔,沙头角等圩镇,解放了整个新界和大屿山以及附近的岛屿,进驻东涌,梅窝和长洲等圩镇。

各中队进驻圩镇后,开展镇压汉奸土匪活动。元朗中队在公审后,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密探王X。大屿山中队进驻长洲时镇压了一名民愤极大的汉奸。西贡中队指导员率短枪队入市区打击汉奸活动。各中队还加强了治安保卫工作,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各区群众欢欣鼓舞,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游击队与当地人民一起共同欢庆抗日战争的胜利。沙头角的乡亲在劳军大会上写了这样一幅对联:"六两米,两钱油,披星戴月求解放; 千重山,万里路,卧薪尝胆报国仇。"形象地表现出当年的艰苦战斗。


第十五章 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
第二节 告别港九同胞

根据波茨坦协定,日本投降后,香港仍交英国接管。1945年8月30日,英海军少将夏悫率领军队2000人,乘英国皇家航空母舰"不屈"号,抵达香港。至此,港九独立大队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大队奉命撤出港九。

英军虽然进港,但力量薄弱,无法维持治安,希望游击队暂留香港予以协助。他们派出1名校级军官前往沙头角与大队联系。大队领导及时请示司令部,再由司令部请示中央,同意大队与英军就此事举行谈判。司令部并派出袁庚以少校军衔任首席谈判代表,大队政委黄云鹏,副大队长罗汝澄均以大尉军衔出席会议,还有翻译官黄作梅,谭干等参加,两名警卫随行。

双方谈判在九龙半岛酒店举行。县交换当时治安情况,然后英方表示,新到港九,环境不熟悉,力量薄弱,向我提出两条要求: 1,游击队暂留香港维持秩序。2,游击队成立办事处以便保持联系。我同意英方要求,暂缓撤离香港,并成立了由袁庚负责的办事处,黄作梅,谭干留下工作。

考虑到新界地区村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我方驻港九办事处与英军具体研究,建议新界各区成立自卫队,在英军未能控制全港时,维持社会治安。当时英方提出以港九独立大队名义为英军组织自卫队,我同意动员复员人员以个人名义参加自卫队。至于自卫队的经费,枪支,服装由英方发给,每个队员发来福枪一支,子弹20发,月薪港币60元。通过双方协商,1945年10月,新界4个区的自卫队已经组成,并分别选出领导人。元朗区队长何发,西贡区队长张兴,上水区队长邓戊,沙头角区队长黄冠玉。各区自卫队二三十人不等。这支队伍工作近1年,至1946年八九月间解散。

1945年9月28日,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完成了历史使命撤出港九新界了。撤退前发表宣言,回溯在港九沦陷后的3年又8个月中,大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出生入死,不怕牺牲,救护盟邦人士,肃清土匪活动,破坏敌伪统治,保卫人民利益,尽了最的努力,做出了成绩。宣言赞扬了港九人民对祖国无限忠诚,对于敌人极端仇恨,虽然饱受敌人的屠杀与迫害,对游击队的帮助与支持却有加无已。这种斗争可歌可泣。宣言谴责那些反动分子,地痞流氓,假冒东江纵队名义,到处招摇撞骗,抢劫勒索,进行挑拨,破坏游击队的威信,要求港九同胞提高警惕,加强自卫,消灭与防止土匪流氓与反动分子的破坏活动。宣言希望港英政府帮助港九新界同胞重建家业,改善生活,使他们获得自由,和平与幸福的生活。(全文附后)

撤退时,港九大队把宣言印成传单在各区散发。

在极端困难的时候,港九大队与港九同胞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撤退时,各区举行了一系列的欢送活动。元朗全区商民假座同乐戏院举行了盛大的欢送会,各校师生联合赠欢送词,赞扬元朗地区当时治安秩序使3岁孩童也知道是游击队维持才有这样好的成绩。欢送词说:"我们听说过,孔子相鲁三月而天下大治,这种情况仿佛今天才体验出来。" 西贡和长洲的居民联合登报歌颂游击队的功绩。大队撤退时,当地民众带着慰问品前来送行,有些民众抢着帮组游击队挑东西,不少妇女悄悄地抹眼泪。在艰难的岁月中,游击队与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一旦离别,依依不舍。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页首

admin
Site Admin
帖子: 2451
注册: 周二 3月 10, 2009 2:54 pm
Re: <<港九独立大队史>>
引用

帖子
由 admin » 周二 12月 22, 2015 5:29 pm
结束语

在香港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后的3年零八个月中,在敌我武装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在那狭隘的海滨地带和弹丸之地的孤岛上,港九独立大队高举抗日旗帜,紧紧依靠群众,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不但能够生存而且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广大指战员英勇作战,深入敌人腹地,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破坏敌人航运,破坏敌伪统治,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大队为民除害,肃清土匪,护侨护商,抢救各界同胞脱离险境。广大指战员同各方面密切配合奋不顾身地在敌人的严密封锁下抢救出大批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营救出大批国际友人和盟军的武装人员。大队还抢运出大量武器物质支援内地抗日战争,积极配合兄弟部队作战,牵制了大量日本兵力。大队主动与盟军合作,共同对日反攻作战,使日本侵略军遭受致命损失,对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但为国内外所重视,且深获国际舆论的赞誉。

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

这是由于港九独立大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港九新界的工人,农民,渔民,知识分子,海外华侨青年为主体所组成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子弟兵。

这是由于港九独立大队广大指战员善于运用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坚持战略的持久战和战役,战术的速决战和灵活运用游击战争的基本原则。大队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及时总结作战经验教训,加强战略战术思想研究和作战技术训练与培养果敢顽强作风,提高广大指战员的指挥作战能力和战斗能力。大队领导根据各个活动区域的特点和斗争形势的需要,组织配合各种不同武器的精干战斗队伍,坚持海上与陆上,市区与山区相互配合,武装斗争与地下斗争相互配合,组织情报网与交通网互相紧密配合,加强内线工作,及时了解敌情变化,掌握了对敌作战的主动权,从而粉碎了敌人妄图消灭我队的阴谋。与此同时找寻敌人的弱点,采取秘密而坚决的迅速行动,集中优势兵力,以奇袭,伏击,爆炸等战术,歼灭敌人分散在各据点的驻军,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消弱敌人的有生力量,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这是由于港九独立大队是一支高举抗日旗帜,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团结广大爱国人士,海外华侨,开明士绅,宗教人士,地方实力派人士,动员组织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起来抗日。广大指战员可歌可泣的英勇壮烈的实际行动去积极开展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广泛团结国际友人支持我国抗战,积极争取与盟军合作,共同对敌作战。从而沉重地打击敌人,争取抗战胜利。

这是由于港九独立大队,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加强党组织建设,把党支部建立在连上,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人民军队的政治工作制度,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提高广大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政治觉悟。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干部与战士,部队与群众同甘共苦团结战斗。使部队成为一支坚强的精干的战斗队伍,在对敌斗争中,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港九独立大队的战斗历程表明:

大队的广大指战员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争,出生入死,英勇奋战,甚至为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牺牲。抗日英雄的献血染红了港九新界的土地和海水!港九新界人民不畏日本法西斯的镇压,始终与人民子弟兵一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甚至为抗日游击战争而献出宝贵的生命!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

他们无限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事迹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和深切的怀念!他们的英雄模范事迹必将教育和鼓舞人们为人民的幸福,为祖国的四化建设而努力奋斗。他们的英雄模范事迹必将教育和鼓舞港九新界同胞更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热爱家乡,为实现祖国的统一,为香港的安定,繁荣和发展,为1997年主权的顺利收回做出新的贡献。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16.12.2015打出

附录一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撤退港九新界宣言(1945年9月28日)

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没和中国抗战胜利结束了!我港九人民已经在日寇铁蹄下解放出来了!

回溯我队在港九沦陷后成立,我们的目的就是打倒日本侵略者。3年又8个月,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冒出生入死之险,不惜重大牺牲,救护盟邦人士,肃清土匪活动,破坏敌伪统治,保卫人民利益,确实尽了我们应有的努力,并做出了许多成绩。斗争的事实又说明,我港九人民对于祖国是无限忠诚 的,对于敌人是极端仇恨的。他们虽饱受日寇的屠杀与迫害十分惨重,但他们对我队的帮助与支持却有加无已。他们的斗争实在是可歌可泣的。

今天,全世界和全中国和平建设的时期来临了。在这新情况下,我队奉司令部命令从港九新界地区撤退。在此以前,我们已经发现了不少反动分子,地痞流氓假冒东江纵队名义,到处招摇撞骗,抢劫勒索,无所不为,实施挑拨阴谋,破坏我队威信,在此以后,我港九人民要更加提高警惕,加强自卫力量,消灭与防止土匪流氓与反动分子的破坏活动。我队特再郑重声明: 在宣言之日起,一星期内撤退完毕。

别了,亲爱的港九新界同胞们!今天我们离开港九了,但我们关心你们的自由幸福仍和以前一样。经过了长期困苦的斗争之后,我们希望你们能获得香港政府的救济,重建家业,改善生活。我们希望你们的光荣的斗争能引起国际人士应有的尊敬,获得自由,和平与幸福的生活。

大队长 黄冠芳
政治委员 黄云鹏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上文摘自«港九独立大队史»,由«港九独立大队史»编写组于1988年10月完成,广东人民出版社于1989年2月出版发行。
附录二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组织概况
1942年2月 1943年6月

1,大队部:
大队长: 蔡国梁
政委: 陈达明
副大队长: 鲁风
教官: 翟信,陈加田,谢阳光
军需: 袁大昌
副官: 欧连,欧锋(罗欧锋)(派出沙头角)
交通情报干事: 蔡仲敏
翻译: 谭天
卫生: 麦雅贞
交通站长: 李坤

2,政训室:
主任: 黄高阳
组织干事: 何杰
保卫干事: 黄云鹏
民运干事: 王月娥
宣传干事: 陈冠时,梁布克(后)
统战干事: 方觉魂
油印室: 梁布克(兼),李应新

3,西贡区:
沙田短枪队队长: 黄冠芳(兼税站站长)
指导员: 李唐(唐翰芬)
副队长: 刘黑仔
坑口短枪队队长: 江水(兼税站站长)
指导员: 杨江
常备队队长: 张兴
指导员: 罗汝澄
教官: 林五(吴展)
民运负责人: 刘志明。下有李兆华,张婉华等
渔民工作: 肖春

4,沙头角区:
长枪队队长: 卓觉民
政治服务员: 张立青
短枪队队长: 卢进喜
民运负责人: 黄思明
交通: 欧巾雄,陈伟修,曾发

5,上水区:
短枪队队长: 林冲
小队长: 莫浩波,邓华
民运负责人: 杨凡

6,元朗区:

队长: 苏光,高平生(后)
副队长: 高平生,叶镜(后)
指导员: 谭铁流
民运负责人: 陈海,(罗广志),吴江(后),下有孙亮仁,何文贯等

7,大屿山区:
队长: 刘春祥,苏光(后)
副队长: 苏光
指导员: 陈亮明
小队长: 何国良,陈满
政治服务员: 王鸣(王江涛)
民运负责人: 丘欢

8,钢铁中队:
队长: 肖光生
指导员: 杨江,黎明(后)
副指导员: 彭莹
副队长: 曾芳,赖章(后)
小队级干部: 梁锦平,李贵仁,刘玖,张峰,张福,赵更长,巫华,黄川,李雯,李思训,蓝华

9,海上队:
队长: 陈志贤
小队长: 王锦
政治服务员: 黄康

注: 这一时期,大队分片领导。蔡国梁,陈达明驻西贡,除管全面外,着重领导西贡各单位,海上队,钢铁中队,市区等处工作。黄高阳,鲁风驻沙头角,着重领导沙头角各单位,上水,元朗,大屿山等工作,鲁风是1942年任职的。

二, 1943年6月------1944年6月

1,大队部:
大队长: 蔡国梁
政委: 陈达明
交通情报干事: 蔡仲敏
军需: 袁大昌,欧连(副官)
翻译: 谭天
文书: 谭干
卫生: 麦雅贞,欧坚
交通站: 李坤

2,政训室:
主任: 陈达明(兼)
组织干事: 黄志敏
助理组织干事: 吴惠琼
保卫干事: 黄云鹏
宣传干事: 梁布克
敌伪干事: 梁华
统战干事: 方觉魂
国际干事: 黄作梅
油印室: 李应新,石粦

3,沙头角中队:

中队长: 林冲,罗汝澄(后)
中队副: 莫浩波
指导员: 何杰,陈海(后)
下有短枪队队长: 邓华,卢进喜
民运区委: 陈海,叶文秋(后)
下有民运人员: 叶文秋,叶东明,张惠文,欧巾雄,张英,蔡华(蔡松英)等
交通站长: 曾发
副官: 何华

4,西贡中队:
中队长: 罗汝澄,张兴(后)
中队副: 张兴,范发(后)
指导员: 刘志明
民运区委: 李兆华,张婉华(后)
下有民运人员: 方汉光,梁雪英,林苑明

5,元朗中队:

中队长: 高平生
副队长: 叶镜
下有小队长: 李生,赵更长
指导员: 谭铁流
民运区委: 吴江,黄思明(后),下有孙亮仁,郭守仁等

海上队:

队长: 陈志贤,欧锋(后),王锦(后)
指导员: 林五
下设两个小队:
第一小队队长: 欧锋
小队副: 赖连
政治服务员: 黄康
第二小队队长: 王锦
渔民工作: 肖春

7,市区中队:

队长兼指导员: 方兰
下有: 黄扬声,陈佩雯


8,钢铁中队:
中队长: 肖光生,曾芳(后),赖章(后)
指导员: 杨江,黎明(后),黄志敏,黄作梅
小队长: 梁锦平,李贵仁,张峰,李思训等

9,卓觉民中队:
队长: 卓觉民
下有小队级干部: 黄思明,王林

注:
1,这一时期大屿山不属港九大队,把黄高阳,鲁风调去准备成立大队直属总队领导。
2,沙头角,西贡,元朗成立区中队,由中队长,指导员,民运区委3人组成领导机构。
3,长枪队撤到大鹏半岛一带活动,新界留下短小精干短枪队活动。
4,1943年冬成立市区中队。

三,1944年6月-----1945年底

1,大队部:
大队长: 鲁风,黄冠芳(后)
政委: 黄高阳,黄云鹏(后)
副大队长: 黄冠芳,罗汝澄(后)
交通情报干事: 陈亮
军需: 袁大昌,欧连(后)。赖全(后)
文书: 谭干
卫生: 欧坚,孙育民
交通站长: 罗许月

2,政训室:
主任: 黄云鹏
组织干事: 谭铁流
助理组织干事: 吴惠琼
宣传干事: 梁布克,何文(后)
敌伪干事: 梁华,何文(后)
渔民干事: 林五,肖春
油印室: 李应新

3,西贡中队:
中队长: 张兴
中队副: 黄甲寅
指导员: 刘志明,梁华(后)
民运区委: 李兆华,张婉华(后)
下有民运人员: 戴宗贤,梁雪英,方汉光,林苑明,倪惠勤,陈玉莲等

4,沙头角中队:

中队长: 罗汝澄,莫浩波(后)
中队副: 莫浩波
指导员: 陈海
民运区委: 叶文秋
下有民运人员: 邓锡元,叶东明,蔡华(蔡松英)等
交通站长: 曾发
副官: 何华

5,元朗中队:
副队长: 何国良,何锦祥(后)
指导员: 谭铁流,杨江(后)
秘书兼敌工干事: 何发
事务长: 陈锦
下有小队长: 李生,赵更长,陈仕源
海上小队长: 陈仕源
服务员: 郑锦
民运区委: 吴江,陈瑞(后),下有孙强,张文,郭守仁等



6,大屿山中队:
副队长: 陈满
指导员: 陈亮明,王鸣(后)
民运区委: 王鸣
小队级干部: 邱欢,陈其昌,欧伟雄,邱球,李友,冯允,肖春
事务长: 严流

7,中华队:
中队长: 梁锦平
指导员: 李汉清
小队干部: 李贵仁,李思训

8,市区中队:
中队长及指导员: 方兰
下有: 黄扬声,陈佩雯

9,海上中队:
中队长: 欧锋,王锦(后)
指导员: 黄康
副中队长: 黄锦
第一小队队长: 赖连
第二小队队长: 王锦(兼)
政治服务员: 李思训,郑锦

10,大鹏半岛留守处:
主任: 陈志贤

注: 这一时期大队领导机关变动比较频繁,1944年4,5月间迁到大鹏半岛水头沙。1944年8月迁回赤径。1945年9月由于敌情紧张又搬到盐田,直到日本投降。在大鹏半岛增设留守处。


 樓主| 發表於 10-6-2020 09:11:53 | 顯示全部樓層
1
9996.jpg
 樓主| 發表於 10-6-2020 19:06:37 | 顯示全部樓層
1
1591787091267_adobe.jp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 - 業餘無線電考試(筆試)班

手機版|小黑屋|存檔|VR2GY 網站

GMT+8, 29-3-2024 23:53 , Processed in 0.05506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本討論區基於 Discuz! X3.5

版權所有 © 2005-2024 VR2GY.com,保留一切權利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VR2GY.com 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VR2GY.com 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