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樓主: VR2GY

合訂本: 軍事討論版 10.2010

[複製鏈接]
 樓主| 發表於 10-12-2008 00:00:25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線電故事--新四軍通信兵 廖輝 #3

到達武漢辦事處後,周恩來副主席親切地接見我們,並告誠說:“雖然是國共合作了,但要時刻保持高度警惕,特別是你們這些做電臺工作的同志,更要注意保密,處處以党的利益為重。”周副主席還十分瞭解我們這些年青人的心理,到了武漢大城市,總想上街去看看熱鬧。因此,他還十分關懷地說:“武漢街上很混亂,外出要兩、三個人一路同行。”看到周副主席如此平易近人熱情關懷我軍通信工作人員,使我們增添了無窮的力量和戰勝敵寇的勇氣。在武漢停留期間,我們還遇上了日軍的飛機轟炸,由於我們及時轉移到英國租界,沒有造成任何傷亡。不久,新四軍軍部派了一名副官到武漢辦事處來接,我們從漢口經九江,約於一九三八年春節前到了南昌新四軍軍部。當時,軍部有三部電臺,一台聯絡延安、武漢辦事處等。電臺隊長是袁德鈞同志,他是中央蘇區培養的報務員,經歷了三年遊擊戰爭,技術很好,可惜在皖南事變中壯烈犧牲了。我和陳賢臣、張克南到了一台工作。二台是聯絡友軍的,實際上是國民黨第三戰區派來的電臺,電臺負責人是吳志恒,還有兩、三個報務員,溫鳳山就分到這個台。二台原來的報務員都是雇來的,有的月薪三、四十塊鋼洋,有的五、六十塊。溫風山這個人後來逃跑投偽軍,並不奇怪,他一到二台就和三戰區派來的電臺人員打得火熱,什麼話都和他們講,還經常要吳志恒上館子請客吃飯,思想一下子就和他們合拍了。聽說還有一個三台,但我沒有見到,因電臺是分散開設的,就是二台,我也沒有去過。當時,我們在工作、生活方面都很謹慎,與外面雇來的報務人員講話很注意。吳志恒喜歡打聽消息,我們就很警惕他的言行。我們一台又叫戰略台,使用國民黨軍政部配發的15瓦電臺,同延安黨中央聯絡時,聽延安的信號較大,延安聽我們的信號較小。延安電臺工作態度很好,工作很順暢。當時機上可以用英文公報匯話,無電報時守聽,保持隨叫隨應。我們對電臺都很愛護,怕出故障。不值班時,就在機下用蜂嗚器練習發報,學習機務。在軍部電臺工作的還有機務員徐小弟。我到軍部時,先期到達軍部的廖昌林已帶電台跟陳毅同志出發了,廖昌林和我們五人應算是從延安派到新四軍的第一批通信人員。
 樓主| 發表於 10-12-2008 10:55:34 | 顯示全部樓層

國際歌 IE 版

國際歌 IE 版

國際歌 IE 版.swf

518.62 KB, 下載次數: 790

 樓主| 發表於 12-12-2008 00:28:50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線電故事--新四軍通信兵 廖輝 #4

()先遣支隊到蘇南,電波報捷處女戰


一九三八年四月四日,我們電臺隨軍部由南昌乘汽車進駐徽州岩寺,新四軍一、二、三支隊在岩寺集中整編、整訓。部隊集中時,有些戰士手中還拿著梭鏢、大刀等武器,整訓後,基本上換上了步槍。在岩寺時,各支隊都配上了電臺,一般是5瓦的,使用手搖馬達,主力團也配上了25瓦的電臺,使用乾電池供電。這些電臺,多數是自己裝配的


四月廿八日,粟裕同志率新四軍先遣支隊向蘇南挺進,進行戰略偵察,開闢敵後根據地。先遣支隊是從一、二、三支隊抽調戰鬥力強的三個連隊和一個警衛連組成,共五、六百人。軍部派我跟電臺隊長江如枝同志帶電台隨先遣支隊行動,使用5瓦電臺,用手搖馬達供電,先期只和軍部建立聯絡,後來和一支隊、二支隊及一、二團都建立過聯絡關係。電臺有一個搖機班、一個通信員、三付擔子。


先遣支隊進入蘇南後,不斷通過電臺將軍事行動報告軍部。初到蘇南時,老百姓不瞭解我們是什麼部隊,晚上喊門,一般都叫不開,誤認為我們是土匪。在這種情況下,粟司令就要我們嚴格遵守群眾紀律,堅持在外邊露宿。部隊休息後,我們就開設電臺,點上一支蠟燭工作。行動是最好的宣傳,老百姓看到我們紀律嚴明,確是人民的軍隊,便很快和我們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以後晚上喊門,只要說我們是新四軍,一叫就開。


先遣支隊在蘇南基本上摸清了敵、偽、頑的情況後,便進行了緊張的戰略部署,第一支隊於六月一日由南陵向敵後鎮江、句容、丹陽、金壇地區挺進。中旬,到達溧陽竹簣橋。第二支隊也進入江甯、當塗、溧水、高淳等江南敵後地區。


六月十七日,先遣支隊在鎮江西南衛崗取得了首戰勝利,擊毀日寇汽車四輛,斃敵少佐以下數十人。我們電臺很快將首戰衛崗捷報向軍部及一、二支隊司令部報告,鼓舞了鬥志,使這一戰果成為爾後江南一連串勝利的良好開端。粟裕、鐘期光同志對電臺很關心,每到一處都將最好的地方讓給電臺住宿,並經常解決許多實際困難,注意做好電臺的警衛工作。先遣支隊的譯電員是何風山同志,我們同他商量好,只要首長開始起草電報,就告訴我們,以便提前和對方電臺溝通聯絡。當時的電臺品質很差,經常出毛病,如果不能做到心中有數,完成任務就沒有把握。衛崗戰鬥後,先遣支隊各單位即分別歸建,江如技同志帶電台到二支隊,二支隊原來的電臺到四團,我就奉命調回到雲嶺軍部。
發表於 21-12-2008 17:20:59 | 顯示全部樓層

回憶紅軍電台

回憶紅軍電台
00010.jpg
00011.jpg
 樓主| 發表於 28-12-2008 08:38:28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線電故事---地下電臺專家涂作潮

地下電臺專家涂作潮

想必大家還記得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吧。這是一部表現我黨地下鬥爭生活的影片。著名演員孫道臨在片中扮演的李俠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你可知道當年李俠用於發電報的電臺是誰發明的嗎?它的發明者就是我軍早期電臺專家塗作潮。
抗 日戰爭爆發後,塗作潮跟隨李克農、潘漢年到上海建立了秘密電臺,以開無線電公司為掩護從事地下工作。他利用普通收音機裝配起一部能與延安聯絡的10瓦電臺 (就是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裏的電臺),為黨傳遞情報。1942年秋,日軍通過測向破獲了那部電臺。開無線電公司的塗作潮迅速轉移到蘇中新四軍軍部,在那裏擔任報務主任,並改裝了電臺,使得同延安的通訊效果馬上得到改善,黨的情報工作得以繼續進行。塗作潮也因此被同行稱為傳奇人物。但是誰又能想到這位有 著出色的專業技藝的電臺專家竟是木匠出身。

塗作潮出生在湖南長沙一個貧寒的家庭,9歲起靠勤工儉學讀書,13歲時輟學,當了木匠。但是他沒有就此停止學習。後來他上了長沙建築工人夜校。在那裏塗作潮接觸到了革命真理,並成了一名共產黨員。由於塗作潮肯學習肯鑽研,不久後他就被黨組織派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培養,學 習無線電。

塗作潮學成回國後,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知識,為我軍的革命事業作了不少的貢獻,成了我軍最早的無線電大隊的骨幹。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時,瑞金城沒有發電廠,塗作潮便用電臺馬達點燃了會場上的電燈,成為為這次大典提供照明的人。1936年夏,他在西安用15塊大洋,買了一台收音機,只用兩天時間便改裝成一部5瓦電臺,成為第一個溝通東北軍與陝北紅軍聯絡的人,為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1947年3月中旬,國民黨軍隊進攻延安之前,我軍的電臺多次遭到敵軍的襲擊和破壞。塗作潮對此很不甘心。他決心要從電臺的技術上增強我軍的通信能力,以便戰勝敵人。於是,他辭去了通信材料廠廠長職務,主動要求到3局無線電技術室,來專門幹新技術的研究和試驗工作。

有一次,塗作潮讓他的助手組裝兩部機器,一部發報機和一部收報機,準備作試驗用。當時電信器材非常缺乏。雖然也有一 些電器零部件,但很大部分都是從敵人那裏繳獲來的,雜牌貨較多,有的能用,有的則不能用。所以他的助手很擔心零部件的品質問題。果然在他組裝發報機時,就發現有一個固定電容器短路了。這可怎麼辦?他的助手趕緊向塗作潮請教。塗作潮想了想說:能修理。他將電容器在蓄電瓶上通了一下電後,就說修好了。他的助手 起初不相信這麼快就能修好,就用電錶測試了一下,果真是修好了,能用了。他的助手當即對塗作潮的修理技術佩服得五體投地!後來他的助手組裝收報機時,發現一個低頻變壓器中的一組線圈不通,就又請教塗作潮。塗作潮看了看說:也可以修理。於是他拿著這個壞的變壓器在220伏電壓上輕輕地一劃拉後,就說修好了。助手將信將疑地一檢測,結果還真是修通了。當時他的助手對塗作潮這種快速修理的技術很感興趣,就向他請教。塗作潮解釋說:如果固定電容器品質差,再加上受 潮,容易短路,而在蓄電瓶上一通電,能把短路的部分燒開,這樣就可以用了,但是這是個應急法,如再受潮還會短路的。他又說利用220伏電壓快速修理低頻變 壓器的關鍵是通電的時間掌握問題,過快了焊接不上,過慢了就燒斷了……在進軍大西南戰役中,他的助手用他這個快速修理技術修好了一部有嚴重故障的發報機, 使中斷的電臺通信聯絡很快恢復了通暢,從而保障了戰役的通信。
 樓主| 發表於 29-12-2008 00:21:37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線電故事---粟裕大將軍的“耳朵”

無線電故事戰役中的無線電通信
作者: 彭自強      來源:四川CQ網      時間:2008年10月21日
  1954年8月,我剛被任命為二十軍司令部無線電通信參謀,即奉命率領軍部的10部電臺及人員,加強配屬給60師。
  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在我軍作戰史上還是首次,參戰部隊缺乏這方面的經驗,通信戰術、技術均不適應,首先碰到的問題是:無線電如何保障三軍間的通信聯絡與統一指揮。特別是1954年陸軍無線電通信進行了改革,使用“俄文通報法”,而海、空軍仍使用“英文通報法”,三軍相互之間無法直接溝通聯絡,這一矛盾不解決,將影響到諸軍兵種的協同和整個戰役的指揮。
  為此,我們通過對兩個通報法的共性的綜合分析,編制了信號與含義完全一致的無線電通信檔,順利溝通了三軍俄英文間的無線電通信。使用俄文通報法有一大弊端,即需詳記電臺日誌,這在實戰情況下是不可能的,一是電臺多,干擾大,情況多變,在這一段短促的間隙時間裏很容易失去聯絡而貽誤戰機;二是 海、空軍使用的是英文通報法,根本不習慣與不瞭解這套繁瑣的程式,反而會誤認為得不到應答而失去聯絡。對此,我們作出了改變的決定,通知凡經過通報改革的陸軍電臺,一律按英文通報規則記《電臺日誌》,使三軍無線電通信達到一致性,保證了此次戰役任務的勝利完成。
  現代化渡海登陸作戰,其他通信手段受到了地理、空間的限制,使無線電通信提到相當重要的高度。為此,我們配置了多路無線電通信保障。從陸軍方面看,電臺一直配備到班,即連、排、班採用611型步談機通信;團、營、連配備71型報話機通信;登指與團及主攻方向上的營連,還配備81型報話機通信。為 解決登陸衝擊時的陸空密切協同作戰,由空軍派出有相當作戰經驗的強擊機駕駛員,攜帶71型報話機,跟隨第一線地面登陸部隊,直接指揮強擊機轟擊敵人重要支 撐點及隱蔽工事。此次參戰三軍共用了千餘部電臺。所有無線電通信作戰檔,均由合成軍通信部門編制,其規模蔚為壯觀。
  1955年1月13日,我們完成了戰役的一切準備工作(包括三軍無線電通信保障), 1月15日,我們跟隨登陸指揮所司令員黃朝天和軍作戰處處長朱錦輝、通信處處長楚金亭登上了頭門島,開設聯合登陸指揮所。戰鬥打響前,無線電隱蔽要求極其嚴格,所有電臺只准開機守聽,不准發射任何一點信號,司令部參謀人員日以繼夜地忙著整理作戰檔,檢查臨戰前的一切工作,包括無線電臺的臨戰狀態。
  1955年1月18日,這是我永遠不能忘懷的日子。早晨,浙東前指張愛萍司令員、王德參謀長;登指黃朝天司令員、王坤參謀長、楚金亭處長一行參謀人員,來到設在頭門島南側的指揮所瞭望工事內。13時22分一聲令下,開設在指揮所兩旁的報話機發出了“出發”的無線電信號,一瞬間,百艇齊發,一眼望 去,好似點點金星,從頭門島左右兩側向一江山島迂回過去。無線通信是首長的耳目,是三軍的神經,開始了緊張而繁忙的聯絡。戰況不時傳來。當我第一次航空火力和炮兵火力急襲後。黃司令員命令我去開設新的偵聽電臺,收聽臺灣方面的反應和消息。我台當即聽到敵人報導的消息,誤認為我軍是海上演習。
  14時10分,無線電臺中傳來:“登陸衝擊開始,現距一江山島灘頭陣地約1000米,敵部分火力復活,請求火力支援”。張司令員迅即通過無線電台發出命令:“海岸炮兵實施最後一次火力急襲,船載火箭炮和海軍炮艇抵近敵岸進行壓制和破壞射擊”。強擊機在隨艦海空無線電聯絡員的精確指引下,進行轟 擊。此時,各軍兵種火力均達到預定計算的最猛烈、覆蓋面最完整的程度。
  14時29分,無線電臺又傳來:“第178團5連首先在樂清礁登陸,並以迅猛動作,炸開鐵絲網及鹿砦,掃除地雷開闢通道,搶佔了第一道塹壕,全連傷亡10餘人”。同時電臺又傳來各登陸分隊在南、北江展開,與敵激戰,搶佔第一道塹壕。參戰主攻部隊一部,步兵180團2營5、7連的登陸艇,開足馬 力,分別向一江山島的田嶴灣,勝利坡灘頭衝擊,距陣地500米時,突然遭敵炮火攔擊,206號登陸艇中彈起火,傷亡較大,艇上人員仍勇往直前,勇猛登陸。 指揮艦上的對空聯絡員,立即用無線電臺呼叫:“地瓜、地瓜……”,頃刻之間強擊機呼嘯而來,把一枚枚炸彈投向敵陣地,頓時敵人的火炮啞了。經過激戰,電臺耳機中傳來了“666”的無線電信號,與此同時,三顆紅色信號彈從一江山島升起:“我軍登陸成功,正向敵縱深防禦體系突擊”。
  在縱深戰鬥階段,電臺工作顯得更加繁忙,從一江山島不斷傳來激戰的情況:15時05分,在一江山島頂峰203高地豎起了勝利紅旗;敵一江山戰地司令王生明被我軍炸死,第4突擊隊大隊長王輔弼被我軍俘虜,尚有小股殘敵蟄居在個別支撐點內頑抗。至此,我軍轉入搜索殘敵和組織防禦階段。
  17時許,接到軍委密令:“敵人破譯了我軍敵臺第一套通信檔,所有電臺禁止繼續使用,立即更換呼號、波長、密碼及通信方式。”我們當即發出了無線電信號,整個作戰用無線電通信網瞬間寂靜無聲,旋即開通第二套無線電報通信網。
  直至18時,電臺仍收不到一江山島點滴資訊。天色黃昏,有兩架敵機竄入一江山島上空,丟了幾顆炸彈。此時,極需防止敵人從上、下大陳配合一江山島支撐點殘敵發起反衝擊,所以首長們焦急萬分,與主要方向已積壓特急電報6份。楚處長命我親自上機聯絡,我一方面緊急呼叫連續拍發“AAAA”(特急電 報),一方面潛心守聽,搜索片刻,我隱約聽到對方微弱的電波信號,很快溝通了聯絡。楚處長在電臺防空洞前,親自幫助送報,與張愛萍司令員取得聯繫,及時得到了張司令員的作戰指示。不久雙方的特急電報都迅速、正確地收發完畢,受到了首長的贊許。對方信號微弱且音色完全不同於81型機的原因是,登島電臺當時無法架設15W及π狀天線,故仍用2W機器及鞭狀天線,因而影響了電波的發射。
  在此次戰鬥中,無線電通信首次經歷了三軍協同作戰的嚴峻考驗,鍛煉了一批無線電人員,摸索了三軍通信保障的豐富經驗,譜寫了我軍現代作戰通信史上光輝的一頁。
(作者彭自強,系陸軍20軍司令部通信處參謀)
 樓主| 發表於 29-12-2008 23:58:34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線電故事--中國電報電臺簡史

中國電報電臺簡史

我把中國電報史整理出來給大家。清朝政府在光緒五年(1879年)開設電報,而現存電報檔案卻起自光緒十年。光緒五年到光緒十年的電報檔案,多少年來從未有人見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在出版公佈這部分檔案時,組織力量,多方查找,曆試諸方,均無所獲。最後工作人員翻閱了大量資料,終於揭開謎底,水落石出。 清朝同治九年(1870年在美國人莫爾斯發明電報25年以後,英國違反清政府的規定,在上海秘密開通電報,電報就這樣傳人了中國。光緒五年,北洋大臣李鴻章在天津與大沽海i口炮臺之間架設電線,試通電報,這是中國修建的第一條電報線路。接著又開通了津滬電報線路,並在天津設立電報總局。直到光緒十年才相繼完成了全國主要線路的鋪設。 清朝從電報開通到電報立檔,在到電報等同於正式公文,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清朝政府開設電報以後,許多軍國政要的處理開始逐漸使用電報,但當時並不把電報看作正式公文,稱為"抄電",所以電報不入檔案,一些政務電報多為官員自己保存。由於電報內容多屬機密要務,後來才被朝廷重視,光緒十年完成全國主要線路的鋪設以後,電報開始收人檔案一這就是光緒五年到光緒十年電報檔案缺失的原因。至於電報作為政府正式公文則始於戊戌變法。據《清會典》記載:總理衙門規 定,凡因緊急。公事皇帝下達諭旨或督撫上奏都可使用電報。光緒二十四年維新變法時,為提高政務效率,清政府正式令:"嗣後明降諭旨,均著由電報局。這些是 有線電報的開始。

由電報局電知各省,電知各省,該督撫即行遵照辦理,毋庸專侯部文:”這就是說,各省督撫接到電報後就可遵照辦理,不必等待公文。自此,才明確規定電報與公 文具有例等效用。清代檔案浩如煙海,種類繁多。電報作為當時新產生的文檔種類,最突出巾的特點是文字簡短:在清代上百個文書種類裏、電報最為簡捷精練,字數多的三五百個字、少的只有十餘字,甚至更少。例如,光緒十年閏五月二十七日北洋大臣李鴻章發給總理衙門的電報:“密廿六幼樵電告閩河口來法兵船三隻鴻沁 ”,全文共有18字。光緒十一年十月二十五出使英國大臣曾紀澤發給總理衙門的電報“密應聞緬王降英有”,全文只有8字。電報稿的結構很像書信、便條,通常比書信便條更為簡便,如稱呼、提稱語、末啟辭等常被省略,署名、時間也都簡化。下面,讓我們來看一個例子。中法戰爭期間,光緒十年六月十八口北洋人m李鴻 章給總理衙門發了一封電報,全文是“密羅豐祿本日戌正電報基隆失陷鴻巧亥正”。“密”是保密,類似現代公文的密級,接下來是羅豐祿今天8點來電,內容是基 隆失陷。“鴻巧亥正,鴻是李鴻章,巧是十八日,亥正是晚l O點。達份電報的正文其實只有“基隆失陷”四個。電報之所以簡短,部是因為費用高昂。開通電報以後,清延曾三令五申,公務電報不得囉嗦,非緊急公務,不許 隨意發電,各級宮員無嚴格遵守。有意思的是駐外使臣似乎更為遵守法令,他們的電報比國內官員的電報又要短出許多,有的電報為了省字,幾乎詞不達意,這裏面其實另有隱情。當時的電報都是有線電報,分為水線、陸線,駐外使臣的電報使用外國人的水線,穿越海洋,費用自然比國內更高,按字論價,每字需銀數兩,所以 更要節約用字。

清廷開通電報以後,發明了一種新的記日辦法,用韻目代替日期。這種方法在電信領域一直延用到建國初期,前後使用了70餘年,最盛行時,清朝政府一些官員的 筆記都經常以韻目代替日期。今天在中共黨史等現代歷史書籍中經常出現的“豔電”、“皓電”、“佳電”、“齊電”等詞,正是所謂的“韻目代日”,也就是從 《韻目表》中挑選代替日期的韻目,總共有31個,分別代表3l天。前面15天用的是韻目上平聲的全部,接後是韻目上聲的l0個,再來是韻目去聲的5個,最 後—個從《韻目表》查不到的是“世”,代表31日。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用《韻目表》裏的字來代替日期,懂得做詩的人一看就知道哪個字代表哪一天。比如看到 “皓”就知道是19日,因為“皓”字在韻目上聲中的排序正是第19個。這套系統對當年讀過一點書的人來說,都是基本常識。滄海桑田,白話文興起以後,使得過去文人擅長的填詞作詩的本領也逐漸失傳,過去一般人都會的事情,現在卻成了專業知識,變得艱深難懂了

最早的電報編碼是電報的發明人莫爾斯編制的,通過電流斷續的不同組合,分別代表不同字母,發出信號。電報進入中國以後,為了傳輸漢字,清朝人發明了漢字電報編碼。用1234567890十個數位作為筆劃的代號輸入漢字。比如6511是“軍”,2894是“機”,5710是“處”。後來晚清思想家、實業家鄭 觀應,總結前人經驗,撰寫了一部專著,叫《電報新編》,使漢字編碼更完善、更系統,真正完成了漢字符號轉變為電子信號重大突破。漢字電報編碼的產生,意義重大。100年以後的今天,電腦普及,王碼、自然碼、萬能碼等眾、多漢字編碼擾如雨後春筍,令人目不暇接,但最早的漢字編碼應是晚清出現的電報編碼,這是無 可爭辯的事實。
 樓主| 發表於 31-12-2008 00:15:19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線電故事-通信兵的創建和發展
通信兵的創建和發展

通信兵,曾與步兵、騎兵一道被列為最古老的三大兵種。現在騎兵已基本消亡,步兵也從“排頭兵”的位置向後隱退,唯有通信兵不僅依然深受著戰神的寵愛,而且在現代戰爭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
作為擔負我軍軍事通訊任務的專業兵種,人民通信兵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正式組建的。但早在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 時,在起義部隊中就已經編有簡易信號通信和有線電通信分隊(人員),並為保障起義的作戰指揮和各部隊的協同配合,立下過汗馬功勞。之後,在秋收、廣州、黃麻、白色等各地起義部隊及各路紅軍中,也都編有通信分隊(人員)。然而,當時的通信方式和手段還極為原始、簡單和落後,那種僅靠某種信號互通情報、短距離 的有線通訊聯絡或派通訊員傳遞資訊的方式,遠遠不能滿足革命戰爭深入發展的要求。這時的通信人員或通信分隊,與本文所說的“人民通信兵”不可同日而語。
隨著革命的深入發展和根據地的日益擴大,各根據地間以及他們與中央的聯絡成為大問題,於是各部紅軍紛紛報告上海黨中央,傾訴資訊閉塞之苦:
1929年2月,毛澤東在給中央的一份報告中說:“兩年以來,因交通隔絕,僅得中央來信二件二次。”
1930年9月17日,毛澤東在給中央寫報告分析攻打長沙不克的原因時,把“交通器具如無線電等我們也沒有,以致兩個軍團聯絡不好,因而失機”作為原因之一。
同時,其他各部紅軍也在此前後向中央建議,儘快在各根據地紅軍中建立無線電通信聯繫……
1929年5月至1930年末,周恩來等在上海秘密安排籌畫,為我黨培訓了一批無線電通信技術人員,如伍雲甫、曾三、喻傑生等,後來他們大都成了我軍通信兵建設的技術骨幹力量。
然而,隨著紅軍一天天壯大,通訊器材的短缺成為制約我軍通信事業發展的瓶頸。因此,在當時十分艱苦的條件下,依靠繳獲敵人的電臺武裝自己、發展紅軍的無線電通信事業,無疑成為必由之路。
1930年10月,蔣介石糾集10萬大軍向我中央蘇區發動了第一次軍事“圍剿”。當時,我紅軍兵力僅3.3萬人。與敵人相比,我中央紅軍無論在兵力還是在兵器上,都處於絕對劣勢。
為 了打破敵人的“圍剿”,毛澤東等制定了誘敵深入、殲敵於根據地之外的方針。為了使大家好記易懂,在誓師大會上,毛澤東把此次反“圍剿”的戰略指導方針概括 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大,敵退我追,遊擊戰裏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隨後,我中央紅軍便在朱毛 率領下,大步向根據地中部退卻……
氣勢洶洶的敵人兵分多路、多梯次向蘇區猛撲,但一次次撲空……而紅軍在戰略退卻中,卻瞄準了敵人的弱點,並將固守東固地區之敵——張輝瓚部作為殲滅目標。
朱毛先派一個營作誘餌,與張輝瓚部接觸後,開始向龍岡方向撤退……當敵人進入“口袋”後,朱毛立即簽發了《紅一方面軍攻擊進佔龍岡之敵張輝瓚師的命令》,並在命令中特別重申了“無線電臺不能破壞”的要求。
1930年12月30日上午10時,紅軍總攻開始。
只見坐落在一條狹長山谷中的龍岡鎮,眾山環抱,大霧繚繞,落葉滿山,殺聲四起。不多時,前線便傳來“前面捉到張輝瓚啦”的呼喊聲……
毛澤東觸景生情,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了那首豪邁詩篇《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岡千璋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幹,
不周山下紅旗亂。
龍岡之戰,我軍不僅全殲敵軍18師,活捉了敵師長張輝瓚,而且還繳獲敵人無線電臺一部,繳獲武器近萬件。同時俘虜了國民黨交通兵團無線電1大隊5分隊的分隊長、報務員、機務員、文書、架線班長等,共10人。
從此,我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電臺。
(二)
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揭開了我軍通信兵歷史的嶄新一頁。此後,被我俘虜的10名通信人員大都自願參加了紅軍。同時為表達自己洗心革面、投身革命的一腔熱血,報務員吳人鑒、吳如生、韋文宮等,分別改名為王諍、羅世熔、韓儂冠。
1931 年1月3日下午,在江西小布龔氏祠堂,毛澤東、朱德等高興地接見了王諍等人。毛澤東一邊熱情而和藹地和他們握手,一邊說:“好好,歡迎你們,歡迎你們當紅 軍。”接著,毛澤東便簡單地詢問了他們各自的經歷,然後說:“無線電還是個新技術,你們學的這一門很有用,也很難得。現在你們參加了紅軍,就要把你們的技 術用來為工農兵服務。你們要好好地為建立紅軍的無線電通信努力工作。有了無線電臺這個‘順風耳’,打起仗來就自如多了。”
就在這一天,我紅一方面軍在東韶地區又殲滅了敵潭道源師大半,俘敵3000人,並繳獲敵人15瓦電臺1部,電話總機3部,電話單機20部及其他一些通訊器材。
就這樣,王諍等依靠我軍已有的“一部半”(因我繳獲的第一部電臺只能收報不能發報,故稱半部)電臺,開始抄收國民黨通訊社的消息給朱毛首長參閱,同時日夜偵聽敵軍情報,幫助首長們掌握敵人動向。
當毛澤東第一次看到他們送來的電訊後,大加讚賞:“太好了!讓我大開了眼界,這是沒有紙的‘報紙’啊!”
受到鼓舞後,王諍等便開始將每日抄收的國內外要聞,翻譯、油印出來,送給毛澤東等,由此誕生了一直延續至今、深受人們喜愛的《參考消息》。
1931年1月中旬,在毛澤東的批准下,我軍歷史上的第一支無線電隊正式成立。這個隊編有無線電臺、監護排、運輸排和炊事班共100余人,王諍被任命為隊長。
1 月28日,毛澤東、朱德簽署《調學生學無線電的命令》,強調“挑選可造就的青年到總部無線電隊學習”,正式開始了紅軍無線電訓練隊的承訓任務。訓練隊開辦 第一期,共招收了12名有點文化、政治可靠的紅軍戰士學員,其中年齡最小的僅14歲。經過三個月的培訓,戰士們便掌握了無線電的基本原理和技術,接著又舉 行了第二期訓練班。至此,我軍已經有了一批懂得通訊技術的人員,只等打仗繳獲敵人的電臺了……
機會很快就出現了。
這年4、5月間,蔣介石不甘心於第一次“圍剿”的失敗,又調集20萬大軍,開始對我中央蘇區和紅一方面軍發動第二次軍事“圍剿”。
從4月1日起,敵軍便開始兵分四路,並採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緊縮包圍”的戰略,向我中央蘇區發動進攻。
依據戰場情況,毛澤東等採取了積極防禦、各個擊破的方針,以避敵鋒芒,與其周旋,尋機殲敵,並試圖先打西面王金鈺的第5路軍。毛澤東分析說:“王部剛從北方來,地形不熟,戰鬥力不強;打了這一部,可以就勢向東橫掃,這樣初戰取勝,有利於整個戰役的發展。”
然而,王金鈺的5個師遲遲不肯出頭,他們部署在吉安、富田、水南、白沙等地,20多天按兵不動。我軍只好待命。
5月14日,王諍從敵人的明語通訊交談中,捕獲了王金鈺等部妄圖襲擊我東固朱毛紅軍總部的消息!我軍立即行動。
16 日佛曉,敵人來襲,不遠處槍聲四起。毛澤東等隨紅軍總部搬到白雲山上,隨即下達了“佔領有利地形,堅決消滅來犯之敵”的命令。不到半天功夫,毛澤東便在山 上指揮部從收報機裏聽到了王金鈺部發出的求援呼號聲。不一會兒,呼救聲停息了,傳來的是我軍戰士“繳槍不殺”的呼喊……
紅軍第二次反“圍剿”首戰勝利,全殲敵28師和47師一部,繳獲各種槍支5000余支,並繳獲了一部100瓦的大功率電臺!
有 了兩部半電臺,便可以建立通訊聯繫了,指揮打仗也就更加自如。因此,在朱毛指揮下,我紅軍部隊自5月16日開始到30日的15天時間中,從江西贛江江畔的 固陂、富田,經水南、白沙、廣昌,一直打到福建建寧,橫掃700余裏,連打五個勝仗,殲敵30000餘人,並完好地繳獲了敵人無線電臺6、7部,痛快淋漓 地粉碎了蔣介石的第二次軍事“圍剿”。
隨即,毛澤東又填詞一首《漁家傲.反第二次大“圍剿”》:
白雲山頭雲欲立,
白雲山下呼聲急,
枯木朽株齊努力。
槍林逼,
飛將軍自重霄入。
七百里驅十五日,
贛水蒼茫閩山碧,
橫掃千軍如卷席。
有人泣,
為營步步蹉何及!
戰後,毛澤東給王諍頒發了二級紅星勳章,並命令給無線電隊每人發三塊錢,讓他們買了10餘斤肉,飽餐了一頓……
通過兩次反“圍剿”,毛澤東更加認識到了通信兵對於革命戰爭勝利的極端重要性。於是,每當轉戰開始後,除了書籍外,便是無線電臺,毛澤東都要親自過問,要求保護好,隨軍行動,須臾不離。有時他不放心,還要把一些關鍵部件拆卸下來,交給他的警衛員親自保管。
就這樣,從第一次反“圍剿”到第五次反“圍剿”,我紅一方面軍共繳獲敵軍電臺35部。我軍通信兵在歷次反“圍剿”中屢建功勳,並在此過程中為我軍通信兵的進一步發展,逐步準備了物資裝備條件。
隨著紅軍各部繳獲電臺的日益增多,各根據地間以及各根據地與中央的無線電聯繫紛紛建立起來,這對各地紅色政權的存在和發展產生了極大影響。
毛 澤東在《中國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無線電的存在,縱然我們在農村環境中,但我們在政治上卻不是孤立的,我們和全國全世界的政治活動關係是很密切的。同時,縱然革命在各個農村是被分割的,而經過無線電,也就能形成集中的指導了。”又說:“我們紅軍要分散以發動群眾,集 中以應付敵人,有了無線電通信,部隊就可以撤得開、收得攏了。”
(三)
初步建立起來的我軍無線電通信兵,在長征時期、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中,功勳卓著。
1934年10月,中國工 農紅軍開始被迫長征。在王明“左”傾機會主義路線指導下,中國工農紅軍完全陷於被動地位,一度面臨全軍覆滅的危險。1935年1月19日,在“遵義會議” 後複出的毛澤東,率領紅軍移師北上,一渡赤水進入川南;2月中旬又揮戈東進,二渡赤水,於下旬再入遵義;3月中旬,紅軍又揮師北上,三渡赤水再次入川;接著又出敵不意折返東進南下,四渡赤水,搶渡烏江,佯攻貴州……在短短兩個月的時間內,紅軍在滇、黔、川邊東西不足200公里寬,烏江、長江之間南北不足 200公里長的狹小區域內,兩次入川,兩占遵義,四渡赤水,始終牽著敵人的鼻子走,有效地調動了敵人,並一改自毛澤東失掉兵權後紅軍一再被動挨打的局面,機智地跳出了敵人的重重包圍,在運動中大量地殲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在這史無前例高度靈活機動、用兵如神的“四渡赤水”戰役指揮中,我軍通信兵大顯神通, 建立了豐功偉績!
“四渡赤水”戰役的成敗,關鍵在於能否將敵人主力部隊北調。為此,毛澤東讓一個團的兵力,在夜間每人點上一支火把,並拉開距離,佯裝主力,大搖大擺地向長江的瀘州上游方向前進。與此同時,毛澤東命令自己的指揮電臺——一號台與該團一同北上,且一路不停地發報。毛澤東清楚,他的一號電臺一直是敵人無線電重點跟蹤的目標,敵人常常以一號台的無線電波,作為判斷紅軍主力的方向和指揮機關的位置……
果然,蔣介石上當了!當他得知紅軍主力和指揮機關“北上”的情報後,立即命令其主力部隊日夜兼程向長江南岸運動,企圖迫使我紅軍部隊背水作戰。
熟料,正當蔣介石指揮他的數十萬大軍向著一號台方向一路北進殺來時,毛澤東卻率領紅軍主力部隊,在夜色的掩護下,從敵人的空隙中鑽出了敵人包圍圈,並於3月21日晚,經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後,四渡赤水河,向南疾進!
關鍵時刻,我軍通信兵“制導”敵軍,為毛澤東用兵如神、導演“四渡赤水”活劇,做出了重要貢獻。由此,在我軍戰爭史上增添了輝煌的一筆!
隨後,在我紅二、六軍團與黨中央失掉聯繫後,王諍等人又組織我通信人員想方設法恢復了與他們的通訊聯絡,從而及時地向他們傳達了黨中央的指示要求,這對敦促張國燾同意北上、實現紅軍三大主力的會師、保證長征的最後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 于通信兵在戰爭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因此抗日戰爭開始後,我八路軍、新四軍便開始在連以上的部、分隊中編配通訊分隊和通信兵。為保持延安黨中央、毛澤東主席和我各革命根據地的遠距離通信的可靠與穩定,王諍等帶領我軍通信人員變革組織方法,創造性地建立了發信集中台和收信集中台,並以延安為中心和龍頭,建立 了溝通黨政軍各方面和全國各根據地及各遊擊區的無線電通信網路,並於1937年1月將1933年在瑞金成立的新聞台移至延安,改名為“新華通訊社”,開始 抄收世界各國通訊社(如塔斯社、路透社等)的電訊新聞,大大開闊了黨中央、毛主席掌握瞭解國際國內形勢的視野。同時,隨著我軍文字廣播電臺發射功率的增大,使全國各地甚至世界許多地方都能收抄到新華通訊社的新聞廣播,為擴大我黨我軍影響、教育全國人民、打擊敵人,做出了新的貢獻!有力地保證了黨中央、中 央軍委對八路軍、新四軍及其他抗日部隊的作戰指揮,對抗日戰爭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47年,黨中央、毛澤東撤出延安。我通信兵在王 諍的帶領下,以驚人的毅力和超常的智慧,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為新華通訊社在山西臨縣、河北平山建立了廣播基地,保證了不間斷的新聞抄收,及時地向黨中央、毛澤東送閱了有關新聞稿件,為我軍統帥機構確定重要的戰略決策提供了參考材料,同時不間斷的文字新聞廣播,起到了瓦解敵人,團結友人,宣傳群眾,組織 群眾和鼓舞士氣的作用。
據統計,在三大戰役期間,軍委總台平均每月的收發報量達140多萬字。僅毛澤東主席起草或送他閱示、修改的電報,就數以千計。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統帥部,能夠得心應手地指揮全軍,並最終埋葬蔣家王朝,創建新中國,都與人民通信兵的精心保障密不可分。至此,我軍通信兵已經成為 黨中央、毛澤東領導全國軍民奪取全國勝利的有力武器。
(四)
新中國成立後,我軍通信兵進入到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在百廢待興之中、日理萬機之時,黨中央、毛澤東依然十分重視我軍通信兵的建設。
1950 年5月,根據中央軍委和毛澤東的命令,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正式成立通信部(簡稱軍委通信部),並任命王諍為部長。1956年 4月13日,中央軍委決定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兵部,行使兵種領導機構的職權,王諍任通信兵主任,朱明任任通信兵政委。此後,我通信兵部隸屬關係雖幾經變化(1959年3月,國防部決定將解放軍通信兵部改稱總參謀部通信兵部,仍行使兵種領導機關職權。1961年2月,中央軍委決定將總參謀部通信兵部改稱 解放軍通信兵部。1975年3月又改稱總參謀部通信兵部),但將通信兵作為一個兵種,大力加強現代化建設這一點卻始終沒變。
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和發展,人民通信兵在向通信現代化進軍途中取得了豐碩成果。
    從50年代起,通信兵相繼進行了大規模的永備通信線路建設,並建成了以架空明線和較大功率短波雙邊帶電台為主、溝通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的通信網。 60年代末至70年代,又一舉建成了連通27個省、市、自治區的地下電纜通信網,安裝了大通路載波設備,大大提高了全軍通信網路的容量和穩定性、抗毀性、靈活性及保密性。與此同時,在長途地下電纜網初步建成的基礎上,我軍有線電通信開始按戰區設置資訊交換中心,並在無線電通信中普遍使用了單邊帶收發信設 備,發展了傳真通信和數位保密接力通信,相繼建成了全軍長途電話自動交換網、電報資料自動交換網、數位保密電話自動交換網。同時,還建成了軍隊衛星通信系統、多路數位微波接力通信系統等等。
 樓主| 發表於 1-1-2009 17:37:17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線電故事中國真空電子工業的發展歷程

    19世紀發明白熾燈揭開了電真空技術的歷史,20世紀初誕生了世界上第一隻真空二極體,隨著廣播、通訊事業的發展及軍事要求,電子管、微波管等各種電真空器件相繼問世,並得到了發展。經過人類一個多世紀的努力,逐步形成了現代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真空電子產業。
中國真空電子工業可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早在1935年,單宗肅等前輩在南京電氣研究室利用國外零件成功地製造了中國首批收訊放大管和發射管,揭開了中國人自己研製電子管的第一頁。抗日戰爭至解放戰爭期間,大量的試製工作屢遭破壞。直到1949年5月7日人民政府正式接管了由吳祖愷、單宗肅等人負責的南京電照廠。5月24日正式恢復生產,當時接管燈泡製造設備83台套,電子管製造設備只有 50 台套。解放前15年的創業規模雖小,但卻鍛煉了人才、積累了經驗,為我國真空電子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石。
南京電照廠於 1949 年 9 月 1 日成功地試製出新中國第一隻866整流電子管和500w電影放映泡,後者壽命比美國同類產品還要長4倍多。1950年不僅 866 整流電子管批量投產了,還成功地投產了 101F 和 104F收訊放大管,保證了國內長途電話的暢通。1950 年 10 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急需大量“八一 ”型電臺,南京電照廠試製並投產了電臺的核心器件 ZE22 電子管。當年電子管的總產量達到1.8 萬隻;燈泡品種達到155種,其產量達到101萬隻,並註冊了“電工牌”商標。這有力地支援了國內經濟建設,並為贏得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很大貢獻。
    1950 年 10 月重工業部電信工業局成立,遵照中央鞏固國防、加強電真空基礎工業的精神,1951年2月27日南京電照廠分為南京電子管廠和南京燈泡廠(華東電子管廠前 身)。10月29日周恩來總理批准籌建北京電子管廠。1953年開始建設,1956 年 10 月 15 日國務院副總理李富春、軍委負責人聶榮臻、通訊兵部主任王諍等中央和北京市各級領導參加了北京電子管廠建成投產慶祝典禮。當年試生產了1A2II等18種 管型,年產量達22.5萬隻,實現產值357.5萬元。
    1952年南京燈泡廠完全用國產材料試製投產了日光色螢光燈和各種彩色螢光燈,並試製投產了裝甲車燈泡、海軍艦用燈泡、空軍著陸燈泡等特種燈泡;1954 年與學院物理所共同研製投產了首批γ射線計數管;β一射線計數管等核輻射計數管。1956年研製成功我國第一隻示波管,並投入生產,當年產量達到5572 只。1957年10月研製成功國產第一批GDB-2型光電管,當年投產7913只;1958年4月14日成功仿製出第一批 14 英寸的黑白顯像管。1959年1月16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十總局批准南京燈泡廠改名為華東電子管廠時產品已形成“三管兩燈”的格局。即以示波管為代表的各 種電子束管;以光電管為代表的各種光敏電子管;以核輻射計數管為代表的各種離子管以及新型特種燈泡和螢光燈。南京電子管廠 1952 年相繼試製成功首批國產收音機使用的全套八腳收訊放大管,1953年為配合米波段雷達的研製,開始了481脈衝發射管的研製。
    1953 年我國開始實施大規模經濟建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把發展電子工業擺在了重要位置。為了滿足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的需要, 1956年根據周恩來總理領導制定的“ 十二年(1956 ∼ 1967)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二機部第十總局委託胡漢泉博士負責籌建北京真空電子技術研究所,1957 年 9 月開始動工。由於國防重點工程的需要,邊建設邊科研,經過九年多的艱苦努力,到1966年國家正式驗收時,已經發展成為大功率“0”型器件、“ M ”型器件、中小功率“ O ”型器件、氣體放電器件、超高頻三四極管、原子頻標和氣體鐳射等七大門類為主體的綜合性電真空技術研究所。為了促進和指導電真空學科的發展,中國科學院電子學 研究所專門組建了微波管研究室,氣體放電研究室和陰極電子學研究室等,彙集了大批國外留學歸國的科學家,不僅取得了大量成果,培養了大批科技人才,而且還 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真空電子技術的理論,為我國真空電子行業趕超世界水準做出了貢獻。大規模經濟建設迫切需要專業人才,除了各單位在實際工作中有意識的培養之外,國家還在清華、北大、南工、成電等多所重點高校和部屬中等專科學校設立了電真空專業,為真空電子行業輸送了大批專業人才,為我國的真空電子工業的發 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958年開始的第二個五年計劃國家對電子工業投資7.77億元,新開工項目35個,到1965年真空電子行業除已建成的3個電子管廠和兩個研究所外,又 新建和改造了曙光電子管廠、紅光電子管廠、國光電子管廠、江南電子材料廠、華光電子管廠、杭州電子管廠、上海燈泡廠和瀋陽燈泡廠等真空電子器件廠。
新建了旭光電子管廠、景光電工廠、虹光電子管廠、宜昌電子管廠、新安江電子管廠、寶光電工廠、慶光電工廠和漢光電工廠等。到70年代末期全國從事真空電子 器件研製與生產的企事業單位遍佈全國21個省市地區,從業人員從建國初期的幾百人發展到十幾萬人。在較短的時間裏走完了工業化國家幾十年才走完的道路,形成初具規模、門類齊全、地區分佈合理的中國真空電子工業體系。
在此期間,隨著真空電子企業、研究所與院校的建設改造和調整,真空電子工業的科研生產能力大為提高。1955年南京電子管廠做出我國第一隻雷達發射管。 1957年做出我國第一隻 CKN22 磁控管,隨後試製出了大功率、寬頻無截獲柵行波管裝備艦載跟蹤雷達。1979 年研製出10cm變頻磁控管,成功地用於海軍警戒雷達,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963年遵照中央軍委的指示,四機部有關領導為研製金屬陶瓷發射管,組織 了企業、研究所和高校聯合攻關,協同會戰。1965年在北京電子管廠做出了我國第一隻金屬陶瓷發射管FU-104Z ,為我國研製出第一台500kW短波廣播機做出了貢獻。三年之後,在此基礎上研製出了我國功率最大的單邊帶發射管FU-107Z,為提高我國單邊帶通訊發射機的水準起了極大的作用。
    70 年代,中央軍委特別重視軍用微波管的發展,1973 年 6 月四機部組織了有關專家對國內外軍用電子裝備情況進行了調研,並在西苑飯店召開了“736會議”,軍委負責人粟裕、四機部部長王諍等領導同志做了重要講 話。會議上制訂了我國軍用微波用微波管達到從 L波段(22cm)直到K波段(2cm)的覆蓋面,同時也落實了各單位的新品開發任務。其中北京電子管廠在70年代中期就研製出40多個品種的行波管,有 力地支撐了我國電子對抗的發展。北京真空電子技術研究所是專門為國防工程配套的軍工所,從1958-1983年的27年間共開設了300項真空電子器件的研究課題,有137項課題成果投入實際應用,為11項國防尖端工程配套了60種管型,為26項常規武器配套了 69種管型,為民用大型工程配套了 8 種管型。同時完成了305項基礎研究和790項技術革新。為我國國防現代化和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貢獻,培養了人才,促進了真空電子技術的進步。
到70 年代末期,我國已 能自行設計和生產各種類型的收訊放大管、發射管、微波管、示波管、光電管、放電管和X-光管等,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管型品種豐富的真空電子產業,基本上 滿足了我國國防建設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需要。美中不足的是顯像管工業尚不能適應我國廣播電視工業的發展。
    1957 年我國籌建中央電 視台,促進了顯像管工業的發展,在仿製蘇35QK28型黑白顯像管後,1959年12月成都紅光電子管廠試製成功國產35SX2B型黑白顯像管,標誌著我 國顯像管工業的起步。60年代初期, 在黑白顯像管進入小批量生產的同時,紅光電子管廠、上海電子管二廠、北京電子管廠和瀋陽燈泡廠等單位都已經在研製彩色顯像管。但因當時條件限制,顯像管工業發展比較緩慢。
    70年代初,國家重視廣播電視的發展,給顯像管工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第一次全國電視專業會議決定加速彩管的研製,組織全國彩電大會戰,根據會議精神,確定了北京、華東(上海、南京)、天津、四川4個會戰區。各會戰區對彩管的研製都非常重視,全國不少地區相繼籌建顯像管廠,對黑白顯像管和彩色顯像管開展了 試製和研究工作。1970年5月1日紅光電子管廠做出了第一隻單槍三束19 寸彩色顯像管。12月16日四機部國家廣播事業管理局和中央電視臺聯合舉辦全國彩色電視表演會試播成功,得到了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領導的稱讚。1970年上 海電子管二廠試製成功19寸90o偏轉角的彩色顯像管,1972年進行裝機試驗,1973年投入小批量生產。華東電子管廠 1970 年底試製成功了單槍三束柱面彩色顯像管,1973 年又成功地仿製出日本索尼公司的470BZ22單槍三束柱面彩色顯像管,設計管近十年的發展規劃,重點開闢新波段,要求我國軍定型後投入批量生產。但是由 於當時我國的基礎材料和整管裝配生產技術水準的限制,做出的彩管顏色不均勻,圖像不清晰,工作不穩定,無法大量生產,彩色顯像管的技術攻關十分緩慢。
    1972年夏天,國務院召開第四屆電影電視工作會議,四機部建議從發達國家引進一條彩管生產線,以縮短我國普及彩電的時間。1972 年9月經國務院批准,四機部組織了“中國彩色電視工業考察團”,一行12人赴日考察56天,參觀了100多家工廠和各大電視臺。考察中發現只引進一條彩色 顯像管生產線是不夠的,還必須引進與其相配套的彩色玻殼、蔭罩和螢光粉等生產線,才能生產出優質的彩色顯像管。日商在華談判進人尾聲時,美國無線電公司 (RCA)派來了一個高級代表團,不但帶來了樣機,還做了一個完整的年產 50 萬隻彩色顯像管的工廠模型,價格略低於日方報價。經周恩來總理親自批准後,1973年12月至1974年初四機部派遣了赴美考察團。在美參觀了美國無線電公司的十多個工廠和研究所以及西屋公司、康寧公司的幾家工廠,回國之前,正值美國耶誕節,美國康寧公司向代表團贈送了象徵“幸福”“吉祥”的聖誕禮品“玻 璃蝸牛”。事後國內某些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所謂“蝸牛事件”,致使我國中止了外貿部對外全部簽約合同,造成了至少五千萬美元的損失,彩色顯像管專案的引進 工作就此中斷了五年。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1977 年 2 月四機部黨組再次向國務院提出了“從國外引進彩管成套技術和設備”的報告。國家計委於1977 年4月9日以計影字(77)7l號文再次報國務院,1977 年 4 月 13 日李先念副總理在報告上批示,中央政治局其他領導同志也都圈閱表示同意。至此,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准了引進彩色顯像管成套設備和技術專案,並列為全國重點建設項目,定名為“咸陽彩色顯像管工程”。在合同談判和簽約的基礎上,陝西彩色顯像管總廠於1979年4月破土動工,1982 年 12 月國務院正式驗收投產,年設計生產能力為 96 萬隻。
    1978 年 12 月“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將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真空電子工業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科學理論和路線的指引下,走上振興的軌道。
    1979 年上海燈泡廠從日本引進了一條31cm
和35cm黑白顯像管生產線,1981年建成投產,當年達到年產100萬隻的生產能力,開工 16 個月就收回了整個項目的投資。1979 年 7 月 7 日天津顯像管廠從日本NEC引進了一條年產72萬隻黑白顯像管生產線,於 1982 年 9 月投產 ,從根本上改變了手工落後的局面,產品品質達到了國際同類產品的水準,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在天津、上海成功地引進經驗的鼓舞下,北京、南京、安陽、青島、杭州、福州、蕪湖、大連等地的顯像管廠都先後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同時,還相應地引進了配套生產線:6條電子槍生產線、4條玻殼生產線和一條吸氣劑生產線,從而使我國黑白顯像管工業從小而全的手工生產轉變到專業化的大生產,提高了產品質量和一致性,各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有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度增長,產量從 19 弘年的474萬隻,到1990年最高產量1600萬隻,成為世界黑白顯像管生產大國(見表1)。


表 l 1984∼2000年黑白管、彩管、真空開關管產量

  
年度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黑白管/萬隻

  
  
474

  
  
710

  
  
831

  
  
966

  
  
1243

  
  
1570

  
  
1600

  
  
1281

  
  
1231

  
  
1373

  
  
1402

  
  
1244

  
  
760

  
  
721

  
  
502

  
  
507

  
  
610

  
  
彩管/萬隻

  
  
97

  
  
106

  
  
112

  
  
121

  
  
145

  
  
172

  
  
354

  
  
756

  
  
877

  
  
927

  
  
1439

  
  
1815

  
  
1951

  
  
2210

  
  
2888

  
  
3495

  
  
3877

  
  
真空開關管/萬隻

  
  
-

  
  
-

  
  
-

  
  
-

  
  
12.0

  
  
-

  
  
16.5

  
  
-

  
  
19.1

  
  
18.6

  
  
19.4

  
  
20.2

  
  
31.6

  
  
37.0

  
  
38.5

  
  
44

  
  
49

  
    “六五”期間,真空電子器件工業面臨著一個轉捩點,一方面軍品任務大幅下降,收訊放大管、發射管、微波管等真空電子器件出現了滯銷現象,許多軍工企業急需轉產適銷對路的民品,而另一方面1985年,陝西彩色顯像管總廠投產3年提供340萬隻彩管,利稅 3.5億元,經濟效益顯著。再加上彩電工業的迅猛發展,已從國外引進生產線112條,年產彩電達到1460萬台,但配套元器件差距太大。這些情況引起了各省市大型軍工企業的關注,紛紛要求生產彩色顯像管及玻殼,掀起了全國上彩管的熱潮。
    1985 年,成立了張學東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及其相應的辦事機構(簡稱彩管辦),同時國務院下文明確了彩電、彩管專案的引進歸口電子工業部審批,要實行統籌安排、統 一對外、統一技術、統一承包。經過“七五”“八五”的建設和改造,現在已建成彩色顯像管廠12個:陝西彩色顯像管總廠、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上海 永新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南京華飛彩色顯示系統有限公司、廣東福地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深圳賽格日立顯示器件有限公司、廣東佛山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湖南樂金曙光電子有限公司、深圳三星電管有限公司、天津三星電管有限公司上海索廣映象和中華映管(福州)有限公司。2000年生產彩色顯像管3877萬隻。現已建成的彩色顯像管玻殼廠有:安陽彩色顯像管玻殼有限公司、石家莊寶石集團公司、上海旭電子玻璃有限公司、陝西彩色顯像管總廠玻殼分廠、深圳中康玻璃有限 公司和成都紅光實業股份公司,2000年生產彩色玻殼4417萬套。配套廠有:北京、上海兩個螢光粉廠,南京、上海、煙臺、咸陽4個蔭罩廠,大連一個彩色 電子槍廠,北京一個低熔點玻璃廠,還有6個偏轉線圈廠。經過近10年的努力,基本上建成了我國彩管工業的完整體系。
真空開關管是我國真空電子行業中的新興產業,近年來發展很快。特別是用於真空斷路器的中高壓真空開關管,增幅較大,而用於煤碳工業的接觸器低壓真空開關管增幅較小。2000年我國真空開關管的產量是49萬隻(其中斷路器用中高壓真空開關管28萬隻,比 1990年產量3.5萬隻增長8倍,接觸器用低壓真空開關管9萬隻,比1990年產量13萬降低了30%)比1990年產量16.5萬隻增長 197%,10 年間有如此快速的增長,其原因有
①是市場逐漸擴大;②是在“七五”期間,國家投資5220萬元,從美國、西德、波蘭和東德成功引進42台件關鍵設備和技術 軟體,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見表2)。

表 2 真空開關管引進設備的情況

  
單位

  
  
投資/萬元

  
  
引進國別

  
  
引進時間

  
  
引進設備數量

  
  
寶光電工廠

  
  
1420

  
  
德國西門子

  
  
1983-1989

  
  
10種、17台件

  
  
華光電子管廠

  
  
2500

  
  
美國西屋

  
  
1985-1989

  
  
11種、12台件

  
  
90

  
  
德國AZG

  
  
1985-1988

  
  
3種、3件

  
  
虹光電子管廠

  
  
950

  
  
波蘭

  
  
1985-1989

  
  
5種、6台件

  
  
國光電子管廠

  
  
260

  
  
東德

  
  
1988

  
  
4

  

高壓鈉燈是70年代世界上第 3 代電光源,具有節能、光效高、透霧性好、壽命長等優點,在國外已廣泛用於道路、廣場、港口等場所照明。南京電子管廠雖然試製起步較早,但由於生產技術落後,缺乏必要的關鍵設備,而不能大批生產。1982年10月22日****同志來廠視察了高壓鈉燈車間,1983年電子部批准投資100萬元建立一條年產 20萬隻高壓鈉燈生產線,1984年經國家經委批准進一步改造高壓鈉燈生產線,列入國家“六五”550項重點改造項目之一,投資751萬元人民幣,從英國史密斯陶瓷公司和桑伊美照明公司引進了關鍵設備和技術,培訓了人員,建成了年產 50 萬高壓鈉燈生產線,經過幾年努力現產量已達到年產80萬隻,成為我國高壓鈉燈的最大生產基地,除了滿足國內市場的需要以外,還出口美國市場。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突飛猛進的發展,我國真空電子工業通過“六五”“七五”和“八五”的技改和引進也獲得了高速發展, 據專家估計:目前全國從事真空電子行業的研製與生產的企事業單位有200多家,已納入電子口管理的大中型企 事業單位有 103 家,其中有 8 個研究所,3個中心,3個高校,89個企業。據82家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統計結果表明現有職工120984人,分佈在全國21個省市,科研生產已形成規 模,有了一支既能自行設計,又能跟蹤國外先進技術,獨立開展基礎研究、應用開發和管理大生產的科技隊伍。現有產品12大門類,85小類2000多種型號。 2000年真空電子器件的總產量達到14213萬隻,完成工業總產值(90 年 不變價)707億元,是1990年的42.9億元的16倍,實現銷售收人538億元,是1990的46.4 億元的11.6倍,利稅 75 億元,出口創匯11.9億美元(見表3)。

表 3 1985-2000年真空電子行業基本情況

  
年度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78

  
  
1999

  
  
2000

  
  
產值/億隻

  
  
15

  
  
-

  
  
19.4

  
  
24.4

  
  
30

  
  
42.9

  
  
83.2

  
  
94.9

  
  
128

  
  
195

  
  
246

  
  
272

  
  
357

  
  
490

  
  
653

  
  
707

  
  
銷售額/億隻

  
  
-

  
  
-

  
  
20

  
  
-

  
  
-

  
  
46.4

  
  
81.5

  
  
88.4

  
  
118

  
  
183

  
  
232

  
  
221

  
  
262

  
  
306

  
  
432

  
  
538

  
  
利稅/億隻

  
  
-

  
  
-

  
  
-

  
  
-

  
  
-

  
  
-

  
  
-

  
  
-

  
  
-

  
  
28.6

  
  
41.8

  
  
38.8

  
  
36.6

  
  
28

  
  
64

  
  
75

  

回顧我國真空電子工業發展歷史,解放初期只有一個南京電照廠50台電子管製造設備,電子管生產領域幾乎是空白。 解放後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 府的領導下,各級領導幹部和職工群眾,用自己的雙手、群體的智慧,僅用短短的50年的時間,就建立起了一個橫跨中國大地 21 個省市,從業職工十幾萬人,擁有固定資產原值377億元,各種自動化生產線 79 條,生產設備 4.9萬台,電子專用設備2.1萬台、各種測量儀器1.6萬台和各種電腦 1619 台,規模宏大的真空電子行業。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真空電子工業發展歷程是光輝的歷程。
 樓主| 發表於 2-1-2009 01:02:01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線電通訊網保障野戰軍演習過境記

無線電故事-無線電通訊網保障野戰軍演習過境記
       1991年10月下旬的一天,雅安地區行政公署召開緊急會議,參加會議的單位有交通部門,縣政府部門,公安部門,糧食局,衛生局,電信局等,也有雅安無委辦趙選明主任。行署屈坤林專員在會上宣佈一件大事;某野戰軍要在四川西南部山區進行軍事演習,大部隊將路過雅安。為保障人民子弟兵安全過境,各部門緊急動 員起來,為部隊提供最安全的交通保障,最熱情的後勤接待,最可靠的通信服務。其中通信保障重擔落在雅安無線電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四位同志們的肩上。
九十年代初期,雅安沒有公眾移動通信GSM網,沒有尋呼系統,有線電話是縱橫脈衝式。但是雅安無委辦於1989年與甘孜州無委辦龍太利主任,成都市無委辦 周光元主任,經省無委辦同意,協調了一組省內跨地區的VHF段頻率,幫助開通了覆蓋康定、瀘定、雅安、成都橫跨三個地區的康定運輸公司超短波無線電通訊專 網。其支撐無線電通訊網的第一級中繼台設在雅安地區蘆山縣境內海拔1800米的沙帽山電視差轉臺。第二級中繼設在康定海拔4000米的揚家山。整個無線電 通訊網可從成都起,沿318國道,過邛崍、過名山、過雅安、過二郎山,一直到康定折多山,大約400公里可用車載電臺沿途移動通話。因時間緊,任務重,雅安無委趙主任召集電力公司無線電調度網負責人和本辦公室全體人員商量,按照康定運司無線電專網的模式,臨時徵用雅安電力無線電中繼台。雅安電力中繼台也設 在沙帽山,工作頻率為147.000M發/141.300M收,當時其無線信號可覆蓋邛崍、名山、雅安、滎經、泥巴山。如果在漢源轎頂山設二級中繼,則無線電通訊網可覆蓋成都地區、雅安地區、漢源、石棉、沿108國道過拖烏山一直到涼山境內。因為已有康運司無線網實例,故這種方案可以最簡便,最迅速,最可靠地組建無線電通信網,以保障部隊安全過境。
從10月30日雅安無委商定通訊方案,11月2日二級中繼台改裝完畢,雅安電力公司大力支持,11月5日派專車和技術人員到漢源轎頂山607微波站架設完畢,11月6日經調試全線通話清晰,組網成功。
為了使無線電通訊網高效率工作,我們在108國道沿線政府部門設立無線電固定站,其中滎經縣政府07,漢源縣政府06,石棉縣政府05,雅安無委辦四名同志這樣分工:趙選明主任和白志剛駕駛無線電通訊指揮車,與部隊隨行,代號08;行署秘書長唐明德和部隊首長一同前進,代號151;毛小麗在雅安行署辦公室 駐守電臺,代號3735;筆者在沙帽山24小時值守無線電通訊網的中樞——中繼台,順便監測相關無線電信號,代號總台。01、02、03、04為部隊行軍 縱隊代號。以下是筆者在當時的日記。
       11月5日 天氣:陰雨
氣溫:6—7度
今天上午為滎經縣政府07設台,下午5點鐘,地區公安處揚付處長、蘆山縣委高華富付書記和廣播局揚局長一同送我到達海拔1800米的沙帽山電視差轉站,在 守站同志老付的幫助下,晚8點已架設好監測天線。晚8點半,與已在漢源的雅安電力公司工程技術人員毛學君聯絡上。晚9點,與成都通訊工程師高家棣呼通。
      11月6日 天氣:小雨
氣溫:4—6度
晨8點,滎經07與雅安3735試機呼通。 上午10點在157﹒000M接收到雅安電力公司毛學君呼叫,得知漢源和石棉兩縣已用157.000M頻率局部呼通。
中午11點半,毛學君一行數人已到達海拔3200米的轎頂山607微波站,山上大霧,氣溫0度以下,已積雪。架設第二級中繼台。
下午1點左右,全網開通。經過調整定向天線方位,下午3點,與各點試呼叫,其語音清晰,全線暢通。
晚8點,在160.350M頻率上聽見樂山、洪雅口音對講,報告第一批先頭(尖刀)部隊已出發。
晚10點,用IC—228H掃描,監聽到成都口音報告崇慶大部隊已出發。這裏的條件較艱苦,用水要下到半山腰去取,機房牆外箭竹林中可能有野豬,幸好房內有一些青頭蘿蔔可以解渴,還有一盆煮洋芋。白天聽守站老付講:今年8月一天早晨,他下山打水時碰到老熊滾水(洗澡)。
      11月7日 天氣:大霧轉晴 氣溫:7—9度
晨4點,在166.650M頻率上聽見有對講報告:從成都方向來的01、02梯隊在名山宿營。
晨4點半,在160.350M頻率上得知樂山方向的大部隊03、04已開進到洪雅宗堡地區宿營。
上午10點45分,在雅安黨政領導和151、08的歡迎中,樂山來的先頭部隊進入雅安草壩,11點30分過姚橋,12點到達雅安市區。
中午12點45分,接05報告:先遣部隊已在石棉建立一個60餘人的修理,加油和後勤服務點。
下午2點半,樂山方向部隊全部進入雅安境內。監聽到有人在電臺上表揚樂山全區850名幹警奮戰通宵,保障部隊安全過境進入雅安。
下午3點,先頭部隊向滎經摩托化開進。4點50分,08和151一行12人到達滎經縣政府。晚10點,機房突然停電,經檢查配電板保險完好,幸有後備蓄電池,中繼台可堅持工作7至8小時,但難以支援到天亮,上機房頂觀察,山下龍門鄉隱約有燈光,估計可能是半山腰變壓器故障,急電告08和3735求助。蘆山 縣委得知 ,急令蘆山電力公司速派員排故障,深夜12點,恢復供 電。                                                      
     11月8日  天氣:陰, 氣溫:5—7度
今天兩個方向來的部隊都已進入雅安。
晨7點:01過八步,02過對岩,03在姚橋一帶,04正在集結。
晨8點:01下麂子崗,02過觀化,03進入雅安市區,04準備上路,08在滎河一帶。
午11點:01在泗坪休息,02在馮家壩埋鍋造飯,03在花灘一帶,04通過滎經城區,08和151抵達漢源縣城。
中午12點:07報告一輛西昌警車強行超越野戰軍車隊,被滎經交警阻擋。在漢源的08立即請示151首長:為了不影響部隊安全行進,請西昌警車稍息。12 點30分,該警車稱是西昌公安處的,要求儘快返回西昌執行護送任務。07迅即用電臺與漢源151聯繫,經151同意,在不影響軍車安全的情況下,准予放行。
下午4點:04梯隊進入泗坪與03梯隊尾部相連,但其可擕式單邊帶短波台與師部失去聯繫。
晚9點:08和151已抵達石棉縣。
晚9點10分:海拔2000米的泥巴山大霧,03梯隊尾部因大炮牽引車在山頂一急彎處滑溝導致部隊行進受阻,遇漢源交警指揮車發現,急用166.650M
頻率呼叫九襄交警隊未果。總台截獲監聽到,用同頻與山頂漢源警車聯繫弄清情況後,改用中繼頻率呼通06。漢源06急用電話與九襄鎮紮營的師部聯繫上,其排 障大吊車快速出動救助排險。
晚12點半:部隊四個行軍縱隊全部安全越過泥巴山頂,進入漢源縣境內。
      11月9日 天氣:陰
氣溫:4—6度
晨6點10分:住九襄04梯隊開拔前進,原03現改為04,昨晚住漢源火場壩的02梯隊師直機關改為01梯隊。
上午8點:前沿部隊進入石棉城區,後續部隊離開漢源九襄。
下午3點:前沿部隊越過拖烏山頂雅安地區石棉縣界,受到涼山州黨政警民的熱烈歡迎。3點10分:02梯隊通過石棉縣栗子坪鄉,當地彝族男女老少殺雞宰羊,敲羅打鼓,慰勞歡送部隊過境。
晚10點05分:雅安交警支隊王曉林、李玉,雅安廣播電視局周斌等人在拖烏山將最後一輛部隊吊車交給涼山州的同志。周斌電臺報告:山上很冷,汽車風檔玻璃已結冰,但是雅安的同志們堅持到最後。至此保障野戰部隊過境雅安的任務已安全,順利,圓滿完成。
     08和151一行數人勝利完成任務後撤,雅安行署唐明德秘書長在行車途中用電臺向參加保障部隊過境的全體同志致敬,特別向在高山上一人堅持工作崗位六天六夜的總台致敬。趙主任電臺通知:明天派3735帶專車上山接總台撤回。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 - 業餘無線電考試(筆試)班

手機版|小黑屋|存檔|VR2GY 網站

GMT+8, 19-3-2024 16:48 , Processed in 0.043546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本討論區基於 Discuz! X3.5

版權所有 © 2005-2024 VR2GY.com,保留一切權利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VR2GY.com 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VR2GY.com 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