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8271|回復: 14

前輩龍虎榜---BA1FK/許道通--為地下工作者製作發射機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4-3-2010 23:36: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徐樹滋 BA1ST 把開國大典的聲音傳向全世界 
 作為新中國第一代HAM、中國無線電業餘運動委員會終身會員,徐樹滋回憶起1949年開國大典上,毛澤東主席對遊行群眾高呼“人民萬歲”的情景,至今仍然 感到激動,因為毛主席面前的擴音器,就是他和幾名技術人員負責安裝和維護的。
   從1948年起,在北平周邊幾個電臺都工作過的電波技術人員徐樹滋,就協助北平地下黨開展過一系列傳遞情報和保護電臺的工作。60年前的那場開國大典,他負責擴音設備的安裝和監護
   
1949年1月31日隨軍管小組接管北平廣播電臺後,他就從京郊的北平電波研究所回到城裏,在西 長安街上“北平新華廣播電臺”的機關裏工作了。當時中國的機器功率還很低,徐樹滋這位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物理系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工作就是把400瓦 的機器改為1000瓦。
  9月下旬架設擴音機
  9月下旬的一天,負責電臺技術部門工作的李伍找到徐樹滋等幾位技術人員,要求他們到天安門城樓上安裝擴音機,要求是擴大機能保障天安門廣場以及 東單到西單的範圍都能聽清。當時長安街上擴音設備非常少。這就要求在這些地區內沿路的電線杆上也安裝上喇叭,電源線跟聲音線之間還必須有隔離線,以保障聲 波不受電波的幹擾。因為有紀律,所以徐樹滋也不能問這是一項什麼工作。但是他已經有了一種預感,要開大會了。不過,當時他還沒有想到這次會竟然是開國大 典。
  經過一番考察後,徐樹滋開始實施具體工程,他在天安門城樓上安裝增音器,增大以後,給西長安街上的發射台,有兩隻“九頭鳥”喇叭可以把聲音定向 播送。當時條件實在很差,基本的設施也就是這些了。
  到了9月30日,徐樹滋接到上級指示,要他明天到天安門和新華門上面再檢查一遍設備。李伍這時才通知徐樹滋,10月1日將要舉行開國大典。這時 和徐樹滋一同負責安裝擴音機的還有陳起璞、楊繼田以及電臺聽眾服務的技術人員。李伍要求他們負責監護新華門和天安門上的擴音機,這一任務,感動和激勵著徐 樹滋這位已經默默地替共產黨做了一年多地下工作的年輕人,他認為“這是黨對我在政治上的完全信任和業務上的充分肯定”。
  第二天就要舉行開國大典了,徐樹滋激動得徹夜難寐。一大早他先到新華門城樓上監護擴音機,這不是一項複雜技術,但他一邊抑制著因激動帶來的緊 張,一邊悉心查驗每個零件,心裏默念:一定要保證播音系統萬無一失。大約上午10點左右,他又接到通知,立即去天安門城樓,那裏的擴音機上有一個小電阻破 損嚴重。徐樹滋騎上自行車去西長安街的電臺裏取零件時,長安街已經戒嚴了,不再有車輛通行,而天安門廣場上已經擠滿了前來參加開國大典的代表和人民群眾。
  修好天安門城樓上的擴音機已經到了中午,徐樹滋等幾位技術人員被負責安全的保衛人員告知,城樓上所有的工作人員均不得隨意走動,他們的崗位就在 電機的旁邊。城樓大廳裏有一個大理石的臺子,放著資料、電機箱子,250瓦擴大機也放在上面,徐樹滋和陳起璞二人負責城樓大廳裏的擴音機,李志海負責主賓 臺上的麥克風。
  在城樓上親歷開國大典
  下午近三點,徐樹滋透過城樓的木格花窗,看到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從天安門城樓下東邊的馬道上緩緩地走上來。這些領導人他以前沒有 見過,但是見過照片,所以一下子就認出來。“這天毛主席身著深色的中山裝,其他領導人也大都穿著中山裝”,一生從事科技工作的徐樹滋記憶力非常好。
  “進屋吧,管機器吧。”徐樹滋告訴自己。這時他看到兩位來自延安的著名播音員,齊越和丁一嵐也上天安門城樓了,齊越和丁一嵐,是他在1月31日 接待的來自解放區的15人成員中的兩位。
  徐樹滋與開國大典現場如此近距離,他通過城樓上的花格子木窗,看到60位登臨天安門城樓的領導同志一一站好位置,毛澤東、周恩來、朱德等和新政 協的成員們站在正中間,城樓的西南角還有一個話筒,那是新華廣播電臺齊越和丁一嵐的工作崗位。當毛主席一行剛剛走上天安門城樓時,播音員的聲音傳了出來: 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毛主席登上天安門了。軍樂隊隨之奏響了《東方紅》。
  城樓很高,徐樹滋所在的城樓正中間大廳,像個房子一樣,他們根本看不到城樓下面街上的遊行隊伍。但是通過後來的電影資料,他看到了他的領導、軍 人李志海的背影。“毛主席宣佈開國時,有個戴八角帽的軍人,走到話筒前頭,把話筒往上提,他就是李志海。”當毛澤東主席站在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佈“中華 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的時候,廣場上30萬群眾頓時沸騰起來。徐樹滋告訴《新世紀週刊》,因為擴音器聲音是向外播放的,所以他當時聽不清毛澤東 的聲音,能感覺到的是遊行群眾歡呼的海洋,歡呼的聲音響了一下午。
  到五點多鐘時,外面的歡呼聲音都“走”遠了,大廳裏的工作人員也看到領袖們從馬道上走下去,同時也能在門口看到西邊的群眾陸陸續續地往廣場邊上 疏散開去。
  60年前激動人心的場面,徐樹滋什麼時候回憶起來,都清晰如昨。
 樓主| 發表於 27-3-2010 00:22:09 | 顯示全部樓層
94年 與徐前輩等
攝於 BA1CY  家
北京cy家-.jpg
 樓主| 發表於 28-3-2010 00:44:32 | 顯示全部樓層
無線電伴隨了我一生
BA1ST/徐樹滋
  
     我於1921年7月出生在一個科技世家,高祖父徐壽曾開辦中國近代第一所科技學校——格致書院,是我國近代化學工業、造船和兵器工業的奠基人。曾祖父徐建 寅、祖父徐家保對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也做出過突出貢獻,父親、叔輩及兩個哥哥均獻身于科技事業。我自幼就深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在我上北平樹德小學四、五年 級的時候,常去我姨媽家,姨媽家裏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台百樂牌八燈超外差式收音機。小學畢業後考入北平育英中學,我父親給我買了一副耳機以資獎勵,我拿到 耳機後,就在圖書館借閱礦石收音原理和製造一書,按照書上的說明和附圖開始買配件,仿製了一台礦石收音機,這使我對無線電更加感興趣,我考入育英中學高中 部後有各種選課,高一時我就選讀了無線電課程,教我們無線電課程的老師姓王,對我學習幫助很大,當時除了學習無線電原理外,王老師還指導我用RCA的30 電子管制作了一台再生式直流收音機,靈敏度和聲音比礦石收音機都提高了很多。無線電課程快結束時還參觀了育英中學廣播電臺,由王老師講解了從播音室到主控 室、發射機室和天、地線等設置,這更加促使了我對無線電的愛好。育英中學畢業後考入北平輔仁大學物理系,那時我對電學特別喜愛,畢業論文選的是零溫度係數 晶振片的磨制。
     1945年,我完成了畢業考試和論文答辯。為了不在日本人奴役下工作,我拿到了臨時畢業證書後,立即隨我的表哥等13人離開北平去大後方重慶,乘坐的工具 是膠皮軲轆馬車,走至山西平遙時被日本憲兵隊扣押,直到抗戰勝利才獲釋放。當時有一個細節讓我至今也難以忘記:一群日本憲兵在院子裏列隊聽廣播,他們一個 個臉部表情沮喪和恐慌,我們大家都很納悶,被扣押人員中有一位懂日語的,他仔細聽了一會廣播後興奮地對我們說:“是日本天皇下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啦!”這 對我們來說是個天大的喜訊,而這個喜訊又來自廣播喇叭,從此我對無線電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親切感。既然日本投降了,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去重慶了,所以立即決定 返回北平。9月份,我在北平廣播電臺參加了工作,首先在西長安街三號播音室、增音室實習,後在蔴花發射台和雙橋發射台實習,最後在黃村收信台實 習,1946年2月份完成了實習報告,隨後我被安排在增音室值班。這段工作經歷對我來說很重要,是我從感性認識到實際操作和掌握無線電技術的主要階段。北 平廣播電臺工務課課長鄭觀森告訴我,中國業餘無線電協會成立了北平分會,鄭觀森本人任分會會長,當時發給我會章和入會申請書各一份,我就是這樣參加了業餘 無線電協會並成為甲級會員,介紹人記得有班冀超和鄭觀森,我的呼號是C7ST,當時樹滋的羅馬拼音是Shu Tzu,呼號裏選取了其中的首個字母。
 樓主| 發表於 30-3-2010 00:45:40 | 顯示全部樓層
汶川地震期間的 BA1ST 徐樹滋 老先生在北京利用短波設備幫助災區與中國紅十字會通聯。
下面是徐老的個人情況,轉貼過來供大家學習。
      
       作者:BA1ST/徐樹滋
       無線電傳播和電子技術高級工程師,86歲,CIE會員。中學時就喜愛無線電,畢業于輔仁大學物理系。1946-48年以C7ST呼號開台,為甲級會員,曾 獲得WAC獎狀。建國初期曾主持分配調整我國中波廣播電臺頻率及三十八種語言、漢語和四種方言對外短波廣播電臺頻率設計工作及定向天線陣的設計工作。 1992年參加試製SSB發射機並重新開台。曾榮獲CRSA從事業餘無線電活動55周年榮譽證書及終身會員證書。
       正文:我於1921年7月出生在一個科技世家,高祖父徐壽曾開辦中國近代第一所科技學校——格致書院, 是我國近代化學工業、造船和兵器工業的奠基人。曾祖父徐建寅、祖父徐家保對我國科技事業的發展也做出過突出貢獻,父親、叔輩及兩個哥哥均獻身于科技事業。 我自幼就深受家庭環境的薰陶,在我上北平樹德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常去我姨媽家,姨媽家裏最讓我感興趣的是一台百樂牌八燈超外差式收音機。小學畢業後考 入北平育英中學,我父親給我買了一副耳機以資獎勵,我拿到耳機後,就在圖書館借閱礦石收音原理和製造一書,按照書上的說明和附圖開始買配件,仿製了一台礦 石收音機,這使我對無線電更加感興趣,我考入育英中學高中部後有各種選課,高一時我就選讀了無線電課程,教我們無線電課程的老師姓王,對我學習幫助很大, 當時除了學習無線電原理外,王老師還指導我用RCA的30電子管制作了一台再生式直流收音機,靈敏度和聲音比礦石收音機都提高了很多。無線電課程快結束時 還參觀了育英中學廣播電臺,由王老師講解了從播音室到主控室、發射機室和天、地線等設置,這更加促使了我對無線電的愛好。育英中學畢業後考入北平輔仁大學 物理系,那時我對電學特別喜愛,畢業論文選的是零溫度係數晶振片的磨制。
       1945年,我完成了畢業考試和論文答辯。為了不在日本人奴役下工作,我拿到了臨時畢業證書後,立即隨我的表哥等13人離開北平去大後方重慶,乘坐的工具 是膠皮軲轆馬車,走至山西平遙時被日本憲兵隊扣押,直到抗戰勝利才獲釋放。當時有一個細節讓我至今也難以忘記:一群日本憲兵在院子裏列隊聽廣播,他們一個 個臉部表情沮喪和恐慌,我們大家都很納悶,被扣押人員中有一位懂日語的,他仔細聽了一會廣播後興奮地對我們說:“是日本天皇下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啦!”這 對我們來說是個天大的喜訊,而這個喜訊又來自廣播喇叭,從此我對無線電產生了一種特殊的親切感。既然日本投降了,我們也就沒有必要去重慶了,所以立即決定 返回北平。9月份,我在北平廣播電臺參加了工作,首先在西長安街三號播音室、增音室實習,後在蔴花發射台和雙橋發射台實習,最後在黃村收信台實 習,1946年2月份完成了實習報告,隨後我被安排在增音室值班。這段工作經歷對我來說很重要,是我從感性認識到實際操作和掌握無線電技術的主要階段。北 平廣播電臺工務課課長鄭觀森告訴我,中國業餘無線電協會成立了北平分會,鄭觀森本人任分會會長,當時發給我會章和入會申請書各一份,我就是這樣參加了業餘 無線電協會並成為甲級會員,介紹人記得有班冀超和鄭觀森,我的呼號是C7ST,當時樹滋的羅馬拼音是Shu Tzu,呼號裏選取了其中的首個字母。
       1946年,中央電波研究所要在北平西郊建立觀測台成立北平電波研究所,派我去西郊參加觀測儀的安裝工作。1946年下半年觀測儀安裝並調試完畢後,又把 我留在觀測台做無線電傳播研究工作。在空閒的時候,就準備安裝我的業餘電臺,在我安裝天線時,借助觀測儀天線杆安裝了二分之一波長齊伯林式天線,600歐 姆平行饋線,天線高20米。收音機是自製的電子管式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機,發射機功放管是807,用2只6L6推挽屏極調幅。輸入功率大約50瓦,晶體控制 所用的晶體是在東單舊貨市場買的美軍剩餘物資,晶體買回觀測台後借用觀測台的測頻儀自己動手磨制40米業餘波段晶體數十塊,倍頻後用在20米業餘波段。除 自己使用外還送給鄭觀森,並轉送給缺少晶體的會員使用。沒過多久我從北平廣播電臺借到了一台Hellicrafters SX-42收音機,發射機功率放大管換用4D32,輸入功率125W,開始時用單只807簾柵調幅,後改用6L6推挽提高電壓以適應4D32屏調功率需 要。在觀測工作空閒時,我就抓緊時間on air。自從換了Hellicrafter SX-42和發射機改用4D32功率管後,不但可以在40米業餘波段上工作,還在20米和10米業餘波段完成了WAC。
       1947年5月5日由鄭觀森召集並主持在天壇北平電信局發射基地舉辦了一次紀念55節活動,參加活動的業餘愛好者們有鄭觀森、鄭觀淼、許道通、羅桂生、朱 學超、韓鑄文、張家齊、徐樹滋等近二百人,當時借用電信局發射台的收音機、發射機和天線等設備和南京、上海等地的業餘分會共祝55節,非常熱鬧。
       1948年鄭觀森告訴我,業餘電臺要停止活動。我立即將Hellicrafter SX-42收音機還給北平廣播電臺。我的業餘電臺後來被電監科查封並沒收。
       1948年初,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節節敗退,解放戰爭進入戰略反攻階段,北平的學生運動一個高潮接著一個高潮。在共產黨的宣傳和學生運動的影響下,各領域 都醞釀著鬥爭,我也在這個時候開始接受地下黨的任務。
最初同我有接觸的中共地下工作者是北平地區城工部學委的蘇士文同志。蘇士文是我輔仁大學時的老師,對我的情況較熟。我工作實習時住在蔴花發射台宿舍,蘇士 文住在瀏海胡同,相距較近,經常有來往,後來我到電波研究所工作,蘇士文同志曾到什坊院村看我,並且開始向我佈置任務。 1948年2月,蘇士文同志約我去他家,要我瞭解北平廣播電臺、中央廣播電臺在北平轉播台的設置情況。我先後將搜集到的有關北平廣播電臺播音室、增音室以 及蔴花發射台、黃村收信台、雙橋發射台等處的組織機構、設置情況、工作人員狀況和這些部門的政治、業務、管理等情況寫成書面材料交給了蘇士文同志,蘇士文 又將這些材料及時交聯絡員轉給地下黨組織。
       1948年8月,人民解放軍已逼近通縣箭杆河一帶, 北平四周已為解放軍所控制。蘇士文同志向我轉達了北平地下黨佈置的保護電臺設備、準備鬥爭、迎接解放的重要任務。10月間,西郊觀測台裏示波器上的變壓器 被燒壞,我帶進城裏修理,修好後已出不了城,因為解放軍正在進攻西郊新北京和蓮花池一帶,傅作義軍隊退駐城內,城門已關閉,西郊觀測台也隨之關閉,所有工 作人員均進城在家等待。一日,蘇士文同志通知我與他一起去魯迅故居見矯庸同志,在那裏他詳談了護台鬥爭任務,並且安排我會見了北平電臺工作人員高子英同 志,以便在國民黨撤退時能夠相互配合完成保護電臺的任務。此後,蘇士文和矯庸同志成了我的領導人,當時党的地下工作非常隱蔽,上下級都是通過單線聯繫,有 事單獨通知。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在地下党領導下有132人保護91部重點電臺, 在北平廣播電臺屬於矯庸同志直接領導的有4人。
       為了完成北平地下黨組織交給我的護台任務,我必須要以合法身份出入北平廣播電臺(位於西長安街3號),於是我通過當時在北平廣播電臺增音室工作的育英中學 同學陳起璞以及北平廣播電臺工務科科長鄭觀森的關係,安排我在增音室作一名替班技術員,從此取得了北平廣播電臺的合法身份。
       那時,南京國民政府已經無力向北平廣播電臺撥付經費,電臺發不出工資,職工怨言較大。與此同時,北平電信局三千名職工掀起了震動全國的“餓工”鬥爭,電訊 中斷,引起了反動當局的驚慌,不得不向工人妥協讓步。矯庸同志根據當時的情況向我部署了配合全國性反饑餓鬥爭的任務。我按照矯庸同志的指示,在同事中做鼓 動工作,建議停開台長的小汽車,以便節省費用為職工們發薪水,當時增音室的技術員陸生庠採納了我的建議,關上了電臺的大門,將台長的小汽車擋住,台長因此 抱病在家,電臺的日常工作由副台長主持,但他也不敢再坐小汽車上班。在職工們的強烈要求下,電臺不得不給每人發了一台收音機作為對工資的補償。
      1948年冬,解放軍已壓近北平城,蘇士文同志和矯庸同志根據城工部關於作好兩手準備的指示,向我佈置了保護電臺的具體任務:
      1、準備奪取槍支,武裝電臺人員。按照吩咐我將電臺內槍支彈藥的數量以及分佈情況做了詳細的瞭解,然後向蘇、矯兩位同志做了彙報;
      2、根據矯庸同志的要求,分別給電臺裏的軍統代表邊X及中統代表馮XX各寫一封警告信,陳述利害關係,命令他們不許破壞電臺設備,否則將受到人民的懲 罰。信由我草擬,然後由高子英同志找人抄寫,信寄出去不久二人即逃之夭夭;
      3、安排專人保護機器設備,為了確保電臺正常播音,以便解放軍圍城期間能聽到城中消息,準確分析情況,並且北平一旦解放,全市人民可以立即收聽到共產黨 的聲音。我按照矯庸同志的要求,說服了新上任的工務科科長同意在增音室安裝一台小型發電機。這樣,即使北平發電廠萬一遭到敵人破壞而斷電,電臺的播音照樣 可以正常進行。
       1949年1月31日晚,解放軍的軍代表李伍、黃雲、李志海、康普等同志駐進北平廣播電臺,我于當天晚上向李伍同志彙報了護台鬥爭的情況,李伍同志的工作 很繁忙,但他在聽取我的彙報時態度非常認真,聽完我的彙報後已是深夜,此時城裏已經戒嚴,李伍同志專門派了一輛吉普車,由李志海同志親自送我回蔴花電臺宿 舍。第二天北平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副主任徐邁進同志宣佈正式接管,認為電臺完好無損。至此,我完成了地下黨交給我的保護電臺的任務。
       1949年2月1日北平獲得和平解放後,北平廣播電臺隨之改成新華廣播電臺,我被安排在業務處(後改成無線電總管理處)作技術工作,處長是陸亙一同志,此 後幾個月的主要任務是恢復和整頓電臺的工作秩序,為全國的解放進行宣傳服務。
       1949年9月下旬的一天, 負責電臺技術部門工作的李伍同志和黃雲同志派我和陳起璞、楊繼田等幾名技術人員到天安門城樓上安裝擴音機,雖然沒有告訴我們做何目的,但我當時已預感到這 幾日將有一次重要的活動。果然,9月底李伍同志通知我說,10月1日將舉行開國大典,要求我和其他幾位同志負責監護新華門和天安門上的擴音機,接受這一重 任後,我激動得幾乎徹夜未眠,我認為這是黨對我在政治上的完全信任和業務上的充分肯定。第二天(即10月1日)一大早我接受安排先來到新華門城樓上監護擴 音機,儘管這項工作並不複雜,但我內心還是感到很緊張,悉心查驗每一處零件,絲毫不敢鬆懈。那時心裏只有一個念頭:一定要保證播音系統的萬無一失。大約上 午10點中左右通知我立即去天安門城樓,因為那裏的擴音機上有一處小零件破損嚴重,需要馬上修理。接到任務後我立刻騎一輛自行車去電臺取零件,當時長安街 已經戒嚴,沒有任何車輛通行,此時天安門廣場上擠滿了前來參加開國大典的各界代表和群眾,我在街上騎行時更加感覺這次活動的莊嚴和隆重。擴音機修好後已是 中午時分,當時城樓上所有的工作人員均不得隨意走動,這裏的擴音機由我和陳起璞二人負責,李志海同志負責主賓臺上的麥克風。下午3時許,毛澤東、周恩來、 朱德、劉少奇等党和國家領導同志陸續登上了天安門城樓,那天的播音員是齊越和丁一嵐同志。當毛澤東主席站在城樓向全世界莊嚴宣佈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的時候,廣場上30萬群眾頓時熱烈歡呼,那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雖然事隔半個多世紀 了,每每想起,仍如同昨日。
       建國後,我先後擔任中央人民廣播事業局無線電總管理處頻率科科長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工程師。1952年負責全國中波廣播電臺大調整工作,取得了圓滿成功, 徹底解決了國內電臺頻率相互干擾的問題,保證了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播音台能在全國各地收聽到。之後又參與負責三十八種語言、漢語普通話及四種方言對外短波 廣播電臺的設計和定向天線陣的設計工作,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的創建奠定了基礎。此後,工作單位雖幾經調整,但始終未離開專業,一直從事電磁波理論和應用研 究,任高級工程師。直至1987年,在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物探室副主任崗位退休。
       1992年初,為恢復開放個人業餘電臺,電子學會理事長孫俊人同志召開了八部委負責人和部分老業餘家座談會。會後,國家体委和國家無委邀請部分老業餘家進 行開台試點,我有幸和北京、上海、廣州的20多位老朋友被邀請參加。當時最大的困難是沒有設備。總參通信部熱情支援了十幾台239型收信機,北京的老 ham每人一台。發射機是由ba1ra/朱學超組織、ba1ba/劉淳設計、大家自己動手組裝、ba1cd/劉振達幫助調試的IC和電晶體混合式SSB QRP發射機。因為時間緊迫,還沒有等到SSB發射機裝完,就到了要開台的日子。於是,又日以繼夜的趕制了一台使用6J5振盪、6P15放大的電子管CW 發射機,終於在預定的1992年12月22日10:00(BJT),與北京、上海的老朋友一同重新開台。當天就有多位老朋友和臺灣、香港、日本及國內的集 體台進行了QSO,首先在空中實現了海峽兩岸的實際三通。不久,我的SSB QRP發射機完成了,緊接著又製作了一台用6P15推動兩隻並聯FU-7電子管的甲乙1類30W高頻功率放大器。10餘年來,在20m業餘頻段與國內外的 ham進行了廣泛的交流。2002年獲得從事業餘無線電活動55周年“榮譽證書”,2005年又獲得CRSA頒發的“終身會員證書”。從事業餘無線電活 動,不但廣交了朋友、切磋了技藝,更豐富了我的晚年生活。
 樓主| 發表於 7-4-2010 23:51:33 | 顯示全部樓層
一位老業餘家對無線電的鍾愛與執著——訪BA1FK/許道通先生
來源:雪蓮、王波、博愛 作者
   007年4月13日下午,在和煦的春風中,我們來到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看望已經88歲高齡的業餘無線 電家ba1fk/c7fk/xu2fk/許道通先生。米壽之年的許老和藹可親,與ba1ba/劉淳、ba1dx/饒欽和、ba1kp/張家齊等幾位老友 重逢的喜悅一直掛在臉上。在近3個小時的訪談中,許老給我們講述了他很多青少年時期的故事。回憶起70年前的情景,許老興奮的心情溢於言表。許老從十幾歲 就開始接觸無線電,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一位老業餘家對無線電技術的鍾愛與執著。

    許道通於1919年6月17日出生於北平一個知識份子家庭,小學就讀于北平市立第八小學,畢業後隨家遷居天津, 中學就讀于天津扶輪中學和民德中學。他從初中就開始接觸無線電,學習基本知識並動手製作礦石機、單管收音機和短波收音機,1937年高中時,自製並開設了 個人業餘電臺,是當時天津最年輕的火腿之一。中學畢業後許道通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工學院,1945年畢業後被保送到北平電信局,在專業崗位上從事無線電技術工作 40年。在一無圖紙二無資料的情況下,曾親自設計並組織研製了我國首台40kw大功率發射機和多種型號大功率發射機,為我國電信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 獻。
      
                                                             初中時代首次接觸無線電
      
      70多年前,我國各大城市已先後建立了廣播電臺,收音機成了當時最時髦的商品,很多大商店的門口都擺放著落地式收音機或大喇叭,播放電臺的戲曲、評書等節 目以招攬顧客。許老說:“我當時覺得無線電很神秘、很有意思,就想自己動手擺弄擺弄。”於是,剛剛上初中的許道通開始了他的業餘無線電之旅。
 樓主| 發表於 7-4-2010 23:56:39 | 顯示全部樓層
“那時候買不起整機,再說買現成的也沒意思。”看到幾位高年級同學課後常在一起討論無線電技術知識和研究收音機制作方法,許道通積極要求參加並受到學長們的歡迎和鼓勵。“先向學長們借了幾本書籍和雜誌,如饑似渴地閱讀,雖是囫圇吞棗 似懂非懂,但總算有了一些基本瞭解。許道通把自己的零花錢和買早點的錢省下來買零件,再一點點組裝。從上初中開始我就琢磨礦石機、單管機,都成功 了。”許老回憶著那段日子。“最初是從30號電子管開始做,後來還從舊貨商店買過109型電子管,但太費電,做了對比後還是決定用最省電的30電子管”。 當許道通從第一台單管收音機中收聽到廣播節目時,興奮異常,對無線電的興趣也愈加濃厚了。
     
      在實踐中許道通逐漸認識到,要製作出性能更好、更複雜的收音機,就要學習理論知識,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於是,許道通設法買到了一些雜誌和書籍。許老至今還能清楚地記得幾種較有影響的雜誌。“通過看中雍出版的《實用無線電 雜誌》和亞美出版的《中國無線電》雜誌,我瞭解了很多無線電領域的專業知識,當時的刊物圖文並茂,文字說明詳細,實用性很強,初學者都可以按照線路圖和實 物照片進行實際操作。”許道通象所有初學者一樣,邊學習邊實踐,開始製作性能更好、更複雜的收音裝置了。
                                                       第一部收發信機研製成功
      
      從收聽本地電臺廣播,到用短波收聽國外廣播,許道通對無線電的興趣越來越濃厚,漸漸地,他已經不滿足於製作收音機,僅僅當一名廣播收聽愛好者了。升入高中 後,他便開始自己製作發射機,與接收機配套,嘗試進行無線電通信試驗,他要當一名“火腿”了。

     “一做就靈!”直到今天,提起第一台收發信機,許老仍然覺得十分興奮。按照雜誌上介紹的線路圖和零件參數,許老和同學鮑德永一同研究和試驗,各自做了一套 收發信機。許老的接收機使用78和6f7電子管,為1-v-1再生式電路。發射機用一隻45電子管,哈脫萊振盪,輸入功率10w,輸出大約為5w左右,以 cw方式工作。工作頻率為7mhz,齊柏林(zepp.)λ/2天線。鮑德永的單管發射機也是用45做震盪,用57和2a5電子管做的0-v-1短波收信 機,一級再生檢波和一級低頻功率放大。兩人相距大約1華里距離,經過反復調整,他終於收到鮑德永的電報信號了!很快鮑德永也聽到了許道通的莫爾斯電碼。儘管由於激動和不熟練,點劃和間隔不規範,誤碼率較高,但兩個年輕人最終還是滿頭大汗地進 行了一次完整的qso,當時天氣已是初冬,可是他們的衣服都濕透了。緊接著,許鮑兩人又不斷改進,在發射機中增加了調幅電路,實現了am通信。“你聽到我 沒有?”這是許道通與同學鮑德永進行am通聯時說的第一句話,許老至今記憶猶新。
 樓主| 發表於 9-4-2010 19:33:32 | 顯示全部樓層
1
北京cy家---.jpg
 樓主| 發表於 14-4-2010 17:42:47 | 顯示全部樓層
許老介紹,在上世紀30年代“玩”業餘無線電的人並不多,而且在製作中會遇到很多困難,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和正確的線路圖,更要有毅力和恒心,同時,還 要有一定的財力支持。“那時候做一套機器是很不容易的!”據許老介紹,當時無線電器材很貴,做收音機離不開電池,45v的成品乙電池太貴,自己就用30個 1 號電池(普通手電筒電池)串聯起來代用。而30號電子管的燈絲電壓是2v,稱作甲電,就需要用兩節電話機使用的大圓電池串聯,再串可變電阻調節到2v。電 池是消耗品,對於一名學生來說,資金就成了大問題。如何解決?許道通說:“只能從自己的零花錢中節省出來,買一個30號電子管是2元錢,買一副耳機6角, 還要買雜誌、買書,所以,就沒有錢再買零食了,很久才能湊齊需要的各種配件。”說到省錢,許道通還總結出兩個小“竅門”,一是買日本貨,“因為日本貨比美 國貨要便宜很多!”同是30號電子管,買日本牌子的只需3角錢,可是郵購美國rca品牌的,就要2元錢!第二個竅門是:多跑路多比較。為了買到物美價廉的 零件,許道通除了逛商店外,更多的是逛地攤。因為零件價格不菲,所以在進行實驗時,許道通總是精神集中,認真操作,反復檢查核對,這也培養了他在日後工作 中的謹慎作風。


      許老的父親是一位主張科學和實業救國的愛國知識份子,很讚賞許道通刻苦學習和執著追求的精神。在開始製作發射機時,父親贊助了10元錢,他很快買齊了各 種零部件並成功製作出通聯效果比較理想的第一台發射機。“在製作第二套設備時,父親破例給了我50塊錢!”許老本著節約的宗旨,僅用了30多元的成本,就 購齊了第二套設備所需的器材。那時候的50塊錢大致相當於現在的1000元,父親的支持極大地鼓舞了許道通的熱情。

      上世紀30年代,多數業餘電臺都工作在40米業餘波段,加上當時電磁環境好,功率不大的電臺也可以通聯到很遠的電臺。由於許道通採用了雜誌上推薦的優選 電路,為了降低誤碼率和提高通聯效率,許道通大膽地採用了當時還較少使用的快鍵。和鮑德永在完成首通後,許道通又開始與天津的其他火腿進行通聯,通過 qso 認識了許多ham朋友,還有幸結識了老業餘家徐鴻瀛/xu2hy,並得到了徐先生的鼓勵和指導。他還和趙振德/xu8xu、黃小芹/xu3st、徐鴻瀛 /xu2hy、鄭觀森/xu2ck等我國著名的業餘無線電家進行了通聯。在前輩們的介紹和引導下,1937年1月許道通和鮑德永一同申請加入了中華業餘無 線電社(crc),許道通的呼號是xu2fk,鮑德永的呼號是xu2tw。一時間,兩名17歲的年輕ham成了天津最活躍的火腿。趙振德先生在1937年 4月號的《實用無線電雜誌》上發表的文章《再談中國業餘無線電群像》中特別提到:“xu2fk—天津許道通君,工作十分active常用快鍵,crc社 員”。


      經過實踐和知識的積累,許道通雄心勃勃,準備研製功率更大的發射機和性能更優異的超外差式接收機。“那時候製作發射機,如果用一級震盪加一級807束射 功率管放大,功率就能達到40瓦左右。再選用頻率穩定度高的振盪電路或用石英晶體穩頻,發射機就上檔次了。接收機準備採用帶調整高放的超外差式電路,其靈 敏度、選擇性和穩定性是再生機所無法比擬的。”許老談起這段往事時很興奮,仿佛又回到了青年時代。但就在此時,日本發動了七七事變,日軍侵佔了北平、天津 和華北,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日寇的統治下,業餘電臺活動遭禁,許道通也被迫拆散了自己的發射機,他不能再公開研究無線電了。雖然暫時停止了製作,但許道 通仍然堅持看書學習,理論水準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樓主| 發表於 20-4-2010 01:34:22 | 顯示全部樓層
許老當時家住天津英租界區,“日本人雖然佔領了天津,但我發現他們還不太敢管租界內的事情。”當時的廣播電臺已被鬼子漢奸把持,都是鬼子“大東亞共榮”的 宣傳,許道通很想聽一聽南京、上海、武漢的廣播,瞭解一些抗日前線的消息。於是,他重新繞制了再生式接收機的線圈,使 其工作在中波廣播段,晚間仔細調節再生(正回饋)電容器,使其靈敏度最高,可以聽到南京的“中央廣播電臺”xgoa的廣播節目。xgoa是當時亞洲最大的 電臺,功率為75kw,頻率是660khz。許道通和家人從中聽到了很多我國軍民英勇抗敵的消息和事蹟。但到了1937年底,上海、南京相繼淪陷,就聽不到 xgoa了。只有武漢堅守到1938年10月,漢口電臺xgow的功率只有5kw,用再生機很難收聽到。借著租界相對安全的條件,許道通急切地準備製作超外差式收音機了。由於敵偽對無線電器材控制很嚴,元器件很難湊齊,一次偶然的機會,許道通發現租界裏有的洋行兼營無線電零件,只是價錢稍貴一點。最後他終於在幾家洋行陸續配齊了所需的元器件。變 頻管是6a7g、中放是6k7g、第二檢波和低放是6q7g,功放是6f6g,整流是80全波整流二極體。此外,他還買到了美國出品的一套兩個波段的輸入 及振盪線圈和配套的雙聯可變電容器及175khz的中頻變壓器,還有一隻很合用的電源變壓器,從而大大加速了超外差式收音機的製作進程,僅用了一個月的課 餘時間就組裝完成了。由於線圈、雙聯、中頻變壓器是配套的,所以調試工作大大簡化,檢查無誤後稍加調整就能正常工作了。

    用簡易的室內天線,就能收聽到1010khz漢口電臺xogw的廣播節目,在短波段還聽到了xgoy重慶國際廣播電臺。再經仔細統 調,靈敏度和選擇性又有明顯提高,每天傍晚在短波上還可以聽到澳洲和新德里的漢語新聞廣播。當時正值日寇進犯的倡狂時期,令人振奮的消息不多,不過許道通還是從收音機中聽到了張自忠、佟麟閣、高志航等抗日英烈奮勇殺敵、為國捐軀的感人事蹟。許道通還從國外電臺聽到了國共合作的新聞以及平型關大捷的消息。“這台收音機成了我們家和親朋好友瞭解抗戰真實 情況的寶貝。為了對付鬼子漢奸的檢查,我把它安裝在一台日產廉價收音機的木殼中,線圈也改成了插入式,經常插著的是中波線圈,收聽短波時再臨時更換。”

      1938年春天,同學項傳偉到許道通家串門,他們一同收聽xgoy國際台的廣播,恰巧播送血戰台兒莊的新聞,兩位熱血青年興奮不已,恨不得也 要上前線殺敵,希望能為抗日做點實際事情。許老說:“我為抗日所做的事情,就是利用在英租界的有利條件,為地下工作者製作和修理收信機和發射機。”談到當 年的“壯舉”,許老感到非常自豪。“當時,只知道地下工作的電臺是抗日用的,雖然擔風險,但作為一個有良知中國人能為抗日做點事情是自己的榮幸。為防止意 外,我都是在深夜幹活,並請我母親在外間屋給‘放哨’。一直到解放後,才知道當時維修和製作的,是晉察冀抗日根據地和共產黨天津地下電臺的設備。”
 樓主| 發表於 21-4-2010 02:21:21 | 顯示全部樓層
1941年許道通高中畢業,報考大學時,他選擇了設有電機系的北京大學工學院,並以優異成績被錄取。由於大學期間正值日本 佔領時期,鬼子對北平的控制要比天津租界嚴得多,許道通雖無法再進行業餘通信,但結合課程系統地進行了一系列電路實驗。因為家不在北平,課餘時間許道通就去圖書館博覽群書,一方面是系統學習無線電理論,提高自己的水準,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開闊眼界、擴大知識 面。

    1945年初夏,許道通以優異成績由北大畢業並被學校保送到電信局工作。在家中休暑假等待報到上班的許道通,經常守在收音機旁收聽抗日前線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新聞,幾乎每天都有好消息。當聽到小日本在1945 年8月15日宣告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後,許道通立即轉告給親朋好友,八年被鬼子奴役的日子終於結束了。
    經歷了抗戰勝利的喜悅後,許道通到北平電信局報到,他被安排做無線電通信技術員。因為他不但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還有很強的動手能力和 操作經驗,所以,一年後,許道通被破格提拔,擔任電信局天壇電臺技術主任,全面負責電臺的管理及技術工作。天壇電臺當時是北平電信局的主 力電臺,他帶領30多名技術人員共同維護保養電臺設備,確保無線通信暢通。“我們當時把設備維護得非常好,出現什麼問題我們自己都能解決,不需要再找外面 的人來維修了。”在許道通的鼓勵和培養下,天壇電臺的年輕技術人員專業水準很快得到了提高。
1946年,許道通參與了招考技術人員的面試工作。考題是交通部七區電信局(與業餘無線電分區相同)總工程師董兆龍先生出 的,由傅宗武(電信局機械科長)和許道通負責對已通過筆試人員進行了面試和操作技能考試。
羅桂生、朱大同、齊良遲、馬滌狂4人以優異成績在應試者中脫穎而出,對這次考試,六十年後考生和考官都 記憶猶新。羅桂生的考題是將一個發報電鍵的手柄拆下,讓他完全用手工製作一個手柄,在規定時間內將電鍵修復。羅只用了不到3小時就完成了,外觀和品質與原 件難分仲伯,受到主考、監考和在場人員的高度讚賞。朱大同的考題是按指定頻率手工磨制石英晶體,齊良遲是檢修、調試一部小功率發射機,馬滌狂是檢修一台超 外差式收信機,他們都順利地通過了考試。羅、朱、齊、馬四位年輕人都是非常活躍的“火腿”,由於對無線電技術的熱愛和較強的動手能力,在許道通的帶領和培養下,他們很快都成為了天壇電臺的技術骨幹。許道通在工作中也不斷學習和提高,成了電信局無線通信方面的優秀工程師。師徒五人,亦師亦友。1947年5月5 日,許老帶領四位得意門生參加了業餘無線電節,並為大會的勝利召開提供了設備和技術保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給當時參加大會的業餘無線電愛好者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 - 業餘無線電考試(筆試)班

手機版|小黑屋|存檔|VR2GY 網站

GMT+8, 4-5-2024 05:48 , Processed in 0.04117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本討論區基於 Discuz! X3.5

版權所有 © 2005-2024 VR2GY.com,保留一切權利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VR2GY.com 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VR2GY.com 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