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樓主 |
發表於 16-9-2008 00:08:04
|
顯示全部樓層
1938 香港 DIY 電台
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1937年在漢口建台時,只有一部從延安帶去的收發報機,時刻擔心出故障,聯絡工作跟不上。周恩來下決心要解決這個問題,當時經費雖然很困難,但只要是申請購買通訊器材,他都立即批准。這樣,由熟悉業務的幹部申光通過熟人關係,在漢口買到一批零配件,自己動手又組裝了兩部,得以維持正常通 訊,但從長遠考慮,電臺還實在太少。
隨著戰局的進展,各地方黨組織和遊擊隊傳遞情報愈加困難,紛紛要求配備電臺,而在漢口靠零配件組裝根本無法滿足。於是,周恩來和主管機要工作的李克農特派申光攜帶數萬港幣去香港,相機購買無線電器材。
1938年2月初,申光到達香港。
一 天,正是漲潮時分,青衣島海面犬牙交錯的礁石大都被淹沒,只露出礁頂的燈塔來。防波堤內風平浪靜,幾隻海鷗繞著航道上漂浮的破罐頭盒、水果皮和油膩膩的菜汁盤旋。省港輪船公司的“佛山”號渡船在潮尖上滑行,碾平了細浪,慢慢靠向躉船。汲水門那邊,有條英國遠洋輪也在入港,太平山上升起了通報的旗幟。
由於再過幾天就是春節,街頭擠滿了購物的顧客。商店的櫥窗裏陳列著各種減價商品,五顏六色的小電燈格外點染節日的氣氛。
在步履匆匆的人群中,有一個瘦削的男人,穿套深灰色的西裝,邁著不緊不慢的步伐,沿著繁華的皇后大道漫步。
皇后大道是港英當局的重點治安區,有巡捕,有員警,還有偽裝成各種小販的“包打聽”。香港警方根本不知道此人的真實身份,他們看見的只是一名普通的路人,就像成千上萬的香港居民一樣,引不起他們的注意。
這個人就是身負重任的申光,他正在為神聖的使命而奔走。
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就設在皇后大道,辦事處主任是廖承志,他手中沒有電臺,正苦於無法與上級黨組織聯繫,因此非常熱心幫助申光。
香 港系自由貿易區,什麼東西都能買到,在廖承志的協助下,申光裝扮成內地來的電料行老闆,跑了好幾家商店,買到了一批寶貴的無線電器材。但是他碰上了一道大難題,那就是無線電器材屬於管制物資,一般人很難通過海關檢查,眼見到手的東西無法運走,申光急得要命,登門來找廖承志商量。
胖胖的廖承志聽說買到了器材很高興,笑呵呵地說:“老申,別著急,先幫我組裝一部電臺,運器材的事包在我身上。”
申光說:“夜長夢多,這事可不能開玩笑,多呆一天就多一分風險哪。”
廖承志不是在說大話,他的姐姐廖夢醒是宋慶齡的秘書,無論公交私誼,辦法總是有的,實際上,他已向宋慶齡透過口風,說是過幾天有點重要物資要運回內地,宋慶齡答應到時幫忙。
申光這次買的器材不少,可以拼湊成七、八十部電臺,還可組裝手搖發電機四、五十部。他從購買的器材中取出部分零配件,和報務員林青一起動手裝配成一部15瓦的收發報機,於2月28日與八路軍駐武漢辦事處溝通了聯絡,後來又與延安黨中央電臺接上了關係。
( GY 按: 申光和報務員林青認真是高手, 由2月初至28日,
最多只有28日, 而在1937年 及他們的背景和設備,絕不可能有5mhz以上示波器和頻譜分析儀,但可以用零配件
裝制出15w收發機並呼叫到延安,真是超級高手.
以gy現時有150mhz示波器及頻譜分析儀,下, 如果用晶體管制作上面相似機器, 相信亦要10個工作天以上, 當沒有儀器支持下, 難度就相當高了)
廖承志沒有食言,他果然到宋慶齡處求助。
宋 慶齡那時住在九龍半島,她雖然把主要精力放在“保盟”的日常工作上,但她一向主張“哪里最需要幫助就幫助哪里”,因而經常向敵後抗日根據地分配物資。八路 軍駐港辦事處設立以來,與“保盟”基本上是同一個工作班子,宋慶齡不僅支持八路軍辦事處,還多次保護它的活動。廖承志但凡上門,她心裏就明白了幾分。
“不瞞孫夫人,這次要運的東西是電臺。”廖承志講了實話。宋慶齡是共產黨最堅定的同盟者,在她面前什麼都可以說。
“感謝你們對我的信任,這事兒有點棘手,但我一定會盡力。”宋慶齡走到窗前,眺望了一下海面,又關切地補充道:“過海關由我負責,過關以後要由你們的人負責,運往內地還要經過許多關卡,千萬當心。”
“我們已作了安排,謝謝您的提醒。”
宋慶齡的弟弟宋子良當時在西南公路運輸處任職,主管戰略物資的運輸,自己也做些生意,他與九龍海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走門路不成問題。他不知道姐姐為何叫他立即到九龍,因此日夜兼程趕來。
宋慶齡對弟弟說,“保盟”有兩車物資要過境,東西很值錢,海關很可能找麻煩,這事情非得他出面不可。倘若他不願意,那麼她就要親自去押車。
“阿姐這話說重了。”宋子良頓感不安,他對二姐向來挺尊重。“有什麼事儘管吩咐,哪能勞您大駕親自動手呢,那樣人家會在背後戳我的脊樑骨,子良有何顏面見人。”
“好吧,這兩車貨就看你的了。”
宋子良不敢懈怠,當天就去九龍海關打點,調動種種關係,很快大功告成。海關方面給予這批貨物特殊關照,其批文為:“免予上稅,立即放行。”
綠燈亮了。
早已潛入香港的中共長江局運輸科長王超北以及龍飛虎、邱南章等人參加運送,順利過關並將東西安全帶回內地。
這 些電臺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及時溝通了各戰場與黨中央的聯繫,成為紅色無線電通訊網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共中央書記處和中央軍委曾高度評價說:“機要工作是黨的咽喉命脈。”毛澤東主席也多次把機要通訊工作生動地比喻為“黨的機體上的血管”。
宋慶齡掩護紅色電臺過關,為爭取中華民族的解放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歷史上留下了極其光輝的一頁。
(《環球視野》摘自2007年2月1日《人民政協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