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立即註冊
搜索
查看: 17146|回復: 61

CQ旅行3月8元朗神仙轍楊家村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2-3-2015 15:2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CQ旅行3月8元朗神仙轍楊家村

0780.jpg
 樓主| 發表於 12-3-2015 15:37:16 | 顯示全部樓層
1
0783.jpg
 樓主| 發表於 12-3-2015 15:43:39 | 顯示全部樓層
1
0785.jpg
 樓主| 發表於 12-3-2015 15:44:15 | 顯示全部樓層
1
0000-09500.jpg
 樓主| 發表於 12-3-2015 15:48:57 | 顯示全部樓層
 秘密大營救中轉站——元朗十八鄉楊家祠
  如果你翻開新界地圖,看到最廣闊的平原一帶,就是元朗。我們這次要去的楊家祠就位於新界元朗十八鄉大棠村。在這裡,鄉村色彩與現代化建筑和諧地並存著, 既有現代的商業中心,也有純朴的鄉郊田野,不少民俗、食俗等鄉村文化也都保留著。我們一路上就看到不少祠堂、丁屋、古廟和社壇。
  來到十八鄉大棠村,天空放晴,春日的陽光柔和地照射在大地上,平添了幾分暖意。相比起鬧市的人頭涌涌,大棠村充滿鄉土氣息,阡陌縱橫的田野種滿蔬菜﹔遠處,一簇簇淡粉色的桃花挂滿枝頭,向日葵張開笑臉似乎在迎接我們的到來。這是一條漫長的鄉間小徑。大概走了10幾分鐘,經 過竹林,養雞場,還有很多村屋,七拐八彎,左旋右轉,我們來到了楊家祠的門口。
  楊家祠正門的橫匾上寫著“楊家村”,兩邊對聯“楊開晉代,家派梅州”,道出了屋主淵遠流長的家史。這是一座客家風格的堂橫式圍屋。屋子前面有一晒場,兩隻農家黑犬看見我們的到來,在鐵籠裡歡欣雀躍。客家堂橫式圍屋的造型特征,是以中軸線上的敞廳堂、敞廊和天井構成三位一體的 廳井空間,左右有平衡對稱的廂房。我們進入左堂的“迎祥”,中間是天井,靠近入門處有一水井。楊家祠的住戶告訴我們,他們從井中抽水飲用,不用自來水,既環保又健康。楊家祠中堂的“適廬”為整個屋子的中心,入門可見到“敦敬堂”幾個大字,前面擺著祭台,中間的天井擺著幾盆花,陽光從天井上空照進來,滿屋生 輝。右堂同樣是對稱的廂房。這樣的房子既完整又實用,住在裡面冬暖夏涼,十分舒適。步出右堂,我們再次來到屋前的晒場,隻見整座房子造型前低后高,堂屋高,橫屋低。屋頂瓦面層層錯落,成疊式瓦面,結構井然有序。
  楊家祠,這座古朴的客家宅院,接待過眾多知名的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1941年12月,日軍佔領香港后,立即封鎖港九交通 要道,實行宵禁,在香港進行地毯式搜查。當時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包括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夏衍、范長江、喬冠華、高士其、胡風等,被困在香港。他們隨時都有被害的可能。1942年1月至5月,經過周密的部署和策劃,港九大隊和其它抗日游擊隊成功營救出被困香港的愛國人士。這次大營救 被著名作家茅盾稱之為“抗戰以來(簡直可以說有史以來)最偉大的搶救工作。”而楊家祠,作為東江抗日游擊隊西線的重要交通站,成為這次大營救的中轉站。很多被營救的人士先來到這裡,然后再進入到東江游擊區。
  聽完新界友人的介紹,望著楊家祠后面高低起伏的山地,再看看剛才走過“九曲十八彎”的鄉間小路,我們不禁佩服游擊隊的英明,居然能夠找到如此隱蔽的地方作為活動據點。
  告別楊家祠時,我們沿著原路往回走,一步三回頭,為的是再多看一眼這座有著不平凡歷史的屋子。小路彎彎曲曲,楊家祠很快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可是我們都知道,楊家祠,它的名字和它的歷史,已經在我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樓主| 發表於 12-3-2015 19:51:28 | 顯示全部樓層
1
0691,.jpg
 樓主| 發表於 12-3-2015 19:52:22 | 顯示全部樓層
1
0691,,.jpg
 樓主| 發表於 12-3-2015 19:55:09 | 顯示全部樓層
1
0692,,.jpg
 樓主| 發表於 12-3-2015 19:56:59 | 顯示全部樓層
楊家村
楊家村主樓「適廬」,位於元朗十八鄉楊家村 131 至 132 號 A,據古蹟辦事處紀錄,「適廬」始創於 1936 年,業主是原藉梅縣的兩名印尼華商楊衛南及楊竹南(兩兄弟)。楊家村建築物屬客家圍龍屋,是典型的粵東式堂橫屋,南面建有門樓,外牆屬於火形山牆,大宅「適廬」位於正中,而主廳設有家祠「敦敬堂」。歷史 建築群包括門樓、主樓及附屬建築物。

楊氏最初在楊家村種菜種米以及養豬,耕作收成於元朗舊墟販賣。
元朗市自新墟設成便繁盛起來,直至 1930 年代初,旅居海外的客籍華僑,獲悉新界土地可自由購買及搭建房屋,且在英國人的管治之下,相對動燙不安的內地(中國軍閥及國共之亂),較爲有利於生命財産的保護。加上香港地理位置又處在家鄉與南洋通道之間,往來方便,故此陸續有一批批梅州籍華僑經由南北行引介在 此買地和興建居所定居。
於是元朗這個地方,吸引了梅縣、大埔、蕉嶺、平遠、豐順及惠陽、寶安等客籍新移民到此遷居。而客藉人士遷入新界元朗,成為了當地之新移民,間中亦會面對鄰村侵迫,故此會仿照梅縣之建築風格,在香港建造同樣的圍龍屋以作防衛。這種情懷在楊家村左堂之對聯「適居新界疑華界、廬結他鄉倣故鄉」中亦感受出 來,除了楊家村,博愛醫院附近之「蔭華廬 )」(1932),也是由梅縣人潘君勉特聘請三名客籍工匠從家鄉遠道來港興建的,而崇正新村中著名大宅「慎德居」,便是客籍印尼華僑梁幹臣所建。

 樓主| 發表於 13-3-2015 00:21:40 | 顯示全部樓層
1
0000-09986.jpg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中華業餘無線電研究會 - 業餘無線電考試(筆試)班

手機版|小黑屋|存檔|VR2GY 網站

GMT+8, 1-5-2024 06:03 , Processed in 0.04692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本討論區基於 Discuz! X3.5

版權所有 © 2005-2024 VR2GY.com,保留一切權利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VR2GY.com 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VR2GY.com 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